國內喜愛釣魚的人口以破百萬,但若釣友使用的釣具材質無法自然分解,將威脅海洋生態環境。海洋保育署今(8)日宣布,將推動「友善釣具認證制度」,鼓勵國內外釣具業者研發或引進可回收或自然分解的釣具,減少海洋廢棄物

以海釣為例,浮標、假餌或是釣具經常以塑膠或橡膠製造,脫落後無法被環境分解,且容易卡在礁石間,成為海洋廢棄物,影響海洋生態環境,還可能對海洋生物造成二度傷害。海保署提出,友善釣具將以「減塑」、「減害」、「釋回」和「安全」為核心概念,鼓勵業者以可天然降解或低汙染的材料製作釣具,同時採用降低魚體傷害的設計,如天然材質製作的假餌、釣魚衣、解鈎棒或活魚桶,皆可申請認證。

當前熱搜:柯文哲轟賴清德好好想想吧!總統府:不接受非事實的抹黑

海保署說明,申請「友善釣具」認證流程簡便透明,且獲海保署友善釣具標章認證後,將能提升產品在線上和實體通路的曝光度。以釣魚相關製造、代理或零售業者為例,只需備妥欲申請友善釣具認證的產品照片、材質說明、使用方式或理念說明,即可提出申請,並由台北海洋科技大學負責審查。

此外,提出友善釣具認證申請後,台北海洋科技大學將提供輔導窗口,協助業者取得認證,有意願申請友善釣具認證的業者,可透過「友善釣魚」官方LINE洽詢相關內容。

浮標、假餌或是釣具經常以塑膠或橡膠製造,脫落後無法被環境分解。   圖:海保署/提供

假餌脫落後經常卡在礁石間,對海洋生物造成二度傷害。   圖:海保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