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防衛大臣約翰・希利(John Healey)近日在涉台問題上的態度出現明顯轉變,《每日電訊報》先前引述希利的言論稱,若台海爆發衝突,英國已「準備好介入」,並強調「威爾士親王號」航母打擊群正停靠澳洲,將與澳洲加強軍演,形成威懾。然而,短短一個月後,希利卻公開澄清,稱相關報導「完全錯誤」。

當日本媒體詢問英方若台海生變將採取何種行動時,希利僅以「支持和平解決」回應,對於英國航母編隊是否會通過台灣海峽則避而不答。他最後僅表示 :「若印太有事,英國會有所行動,但優先考慮北約」。

當前熱搜:快訊》柯文哲7000萬交保 黃國昌:擔心柯不接受高交保金

中國央視特約評論員賀文萍分析指出,希利前後態度轉變,可能與英國實際軍事能力不足有關。中國在九三閱兵中展示的遠程精確打擊導彈、海上作戰群及空中體系,凸顯出在「印太」地區的硬實力。

英國皇家海軍航空母艦「威爾斯親王號(R09)」泊靠東京港的東京國際郵輪碼頭。9月2日啟程返航英國。 圖:翻攝「X」@COMUKCSG

而相較之下,英國的「威爾士親王號」航母打擊群近年問題不斷,且在太平洋幾乎沒有可靠後勤基地,補給能力有限。軍事專家評估,英國若要真正介入台海衝突,僅兵力調度就需三個月,作戰保障更存在約四成缺口。

除軍事現實外,英國的政治考量也頗為複雜。賀文萍指出,一方面,強硬表態被認為是對美國「印太戰略」的示好;另一方面,脫歐後的英國急於維持「全球影響力」,企圖透過介入台海議題增加存在感。然而,中國是英國第三大貿易夥伴,若因涉台言論損害中英關係,恐將直接衝擊英國企業利益。

賀文萍認為,希利的「澄清」實則反映出英國在「全球大國夢」與有限軍事實力之間的矛盾。脫歐後的英國國防預算僅勉強達到北約標準,軍力規模比 2010 年縮減三成,難以支撐其外交上的雄心。

當日本媒體詢問英方若台海生變將採取何種行動時,希利僅以「支持和平解決」回應,對於英國航母編隊是否會通過台灣海峽則避而不答。   圖:翻攝自X帳號@wartranslated

台海議題為國際政治博弈中的關注焦點之一。   圖:翻攝自 賀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