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交通安全問題長期困擾民眾及外來旅客,近年來更是屢創新高。根據統計,2022 年全台交通事故高達 37 萬 5 千多件,造成逾 3 千人死亡,傷者更突破 38 萬人,其中機車騎士死亡人數逼近 2 千人,行人也有約 400 人命喪街頭。平均每天超過 8 人因交通事故喪命,行人受害比例不斷攀升。

這一現象不僅引發國內關注,也成為國際媒體報導焦點。德國媒體《bne IntelliNews》指出,台灣交通事故的死傷數量高於美國 911 恐攻的總死亡人數,提醒遊客來台前應三思。此外,《CNN》亦曾形容台灣是「行人的地獄」,凸顯道路安全問題的嚴重性。

現正最夯:江祖平爆料公開「電視台性侵男」本名!竟是三立高層兒 三立急忙回應了

美國911事件。 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造成台灣交通事故頻發的原因多元。都市道路設計不完善是關鍵因素之一。《bne IntelliNews》引述《中央社》資料指出,寬度超過 12 公尺的道路中,近半數沒有規劃人行道,或僅以綠色油漆標示專用區域;即使設有步道,也常被違停車輛或攤販占用,警察執法力道不足,民眾路權意識薄弱。

此外,駕駛人普遍缺乏交通規則意識,闖紅燈、突然變換車道不打方向燈、不禮讓行人等行為屢見不鮮。2022 年 12 月台中曾發生母子遭公車左轉撞死事件,隔年台南又有 3 歲女童因汽車違規左轉過世。雖然政府展開檢討與調查,但改善有限,社會輿論也很快淡化。網路上經常出現行人被無視的影片,有民眾拍下橫越斑馬線時連續 25 輛車未停的畫面,引發「台灣真的是行人地獄」熱議。

部分道路本身也隱含危機,例如蘇花公路因路幅狹窄、易坍方,過去常有致命事故。全台機車數量高達 1,460 萬輛,佔總人口逾半,與汽車、公車、貨車混行,使道路狀況更加複雜危險。儘管政府陸續推動行人保護新制、增設監視器,罰款卻偏低,執法力道有限,違規者多半不以為意。

部分道路本身也隱含危機,例如蘇花公路因路幅狹窄、易坍方,過去常有致命事故。 圖:Flickr提供tuan lin開放授權

台灣交通安全協會副理事長林志學表示,行人死亡占整體事故約一至兩成,近年來略有下降,但其他交通事故死亡人數變化不大。他指出,改善道路安全需考量道路層級、天候、地形及周邊開發行為,才能有效設計交通設施。

對照國際案例,芬蘭首都赫爾辛基人口近 69 萬,交通安全成為模範指標,截至 2025 年 7 月,連續 12 個月無交通事故死亡。德國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則在 2023 年約 2 千 7 百人,顯示台灣在基礎設施與執法等方面仍有很大進步空間。

針對高齡駕駛問題,2025 年 5 月一名駕駛在校門口撞死 4 人、傷 11 人後,政府宣布將提前換照並加強老人駕駛測試,預計 2026 年正式施行。根據《TVBS》資料,2025 年前兩個月交通死亡人數降至 6 年最低,但改善幅度有限。

《bne IntelliNews》總結指出,台灣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數遠超美國 911 事件,甚至相當於溺水、火災及工安事故總和的 6 倍。這不僅反映基礎建設老舊、機車文化盛行、警力不足等多重結構性問題,也顯示改革步伐緩慢。在這種情況未改善前,台灣街頭行走仍充滿風險,對於海外遊客而言,也應在前往台灣前再三考慮。

德國媒體《bne IntelliNews》指出,台灣交通事故的死傷數量高於美國 911 恐攻的總死亡人數,提醒遊客來台前應三思。   圖:林岑韋/攝(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