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近年大力推進國產「光輝」戰鬥機專案,然而進度卻受到美國供應鏈的嚴重制約。據《陶慕劍觀察》分析,雖然新德里在 2021 年已訂購首批 83 架「光輝」 MK1A,並於近日再高調宣布追加 97 架新單,使總量達 180 架,總值約 74 億美元,但至今一架尚未交付。

印度媒體大肆宣傳此舉是「空軍現代化的支柱」,並強調美國通用電氣已承諾恢復供應 F404-GE-IN20 渦扇引擎。不過細節卻顯得尷尬:截至今年 8 月,美方實際只交付了 2 台引擎,第 3 台最快秋季到貨,其餘 9 台若順利,也得等到 12 月才能全數交齊。美國宣稱 2025 年底可交付 12 台,並在 2026 年起保持「每月 2 台」的節奏。這意味著,即使全程無延誤,首批 83 架「光輝」最快也要 2028 年底才能勉強完成。至於第二批 97 架新單,首架可能得等到 2028 年底才有望下線,全面完成恐怕已是 2032 年以後的事。

現正最夯:江祖平爆料公開「電視台性侵男」本名!竟是三立高層兒 三立急忙回應了

美製 MK1A 引擎。 圖:翻攝自陶慕劍觀察

更為關鍵的是,印度為每架「光輝」 MK1A 支付的單價高達 7,900 萬美元,但這個價格並不包含進口發動機。如果將 F404 成本計入,每架戰機實際成本恐超過 1 億美元。外界批評這筆「國產戰機」大單,實際上高度依賴美國供應鏈,印度所謂的「自主研發」幾近空談。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不僅推動 MK1A,還計劃開發性能接近「飆風」的 MK2,以及五代機 AMCA。然而在發動機技術完全被美方卡脖子的情況下,即便項目順利,恐怕到 2030、2040 年都難以量產,更別提與屆時已進入六代機時代的主要強國競爭。

印度光輝戰機。   圖:翻攝自陶慕劍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