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九月將召開理監事會議,國內房貸荒問題成為各界關注焦點。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央行為解決此問題,近日陸續找銀行「喝咖啡」,或透過電話溝通,將針對「首購」、「新青安」、「自辦都更」三類型房貸給予銀行自主彈性調整的空間。此消息引發市場關切央行是否為鬆綁信用管制措施預作準備。

央行從去年開始要求各銀行上報不動產集中度,根據最新統計,目前全體銀行不動產放款集中度為約 36.9%,比去年最高點 37.5%略微下滑,仍高於央行理想的 36%以下水準,仍屬偏高水準 。然而,行政院長卓榮泰先前公開表示「金融水龍頭要開大一點,但安全濾網要在」,希望銀行在放款上不要影響自用與首購族的合理需求。

全站首選:第8人宣布選國民黨主席 他揚言引領國民黨重生

對此,房產專家、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今(3)日在臉書粉專「何世昌的房產知識buffet+」上發文表示,房貸亂象嚴峻,央行在「不動產放款集中度」緊迫盯人的態度可能轉變,讓國銀有較大的放款空間;「但水龍頭全開的機率微乎其微。」

何世昌表示,央行的作法,使國銀與申辦房貸的民眾鬆一口氣,因貸款而面臨違約的風險因此降低。而雖然央行適時調整措施,獲得購屋族掌聲,但相信央行勢必背負龐大壓力,也會招來另一派的批評。

何世昌說,按照央行此前鬆綁選擇性信用管制的經驗,往往是採取陸續鬆綁的「漸進式」模式;而鬆綁的其中一項觀察指標,正是房價。並指出,在中古屋房價方面,「信義房價指數」於今年第一、二季連續下挫,已構成「反轉」的廣義定義,但代表新建案的「國泰房地產指數」,今年僅第二季下跌,第三季仍在未定之天。

何世昌提出假設,「國泰房地產指數」第三季續跌,中古屋、新建案房價均呈現反轉,央行最快會在今年第四季(12月)、慢則於明年第一季(三月)鬆綁第七波管制措施。若管制獲得鬆綁,有助於提升購屋信心,房市或許會迎來復蘇的曙光,只不過這道曙光較為微弱、不會太燦爛。

即便接下來第七波管制措施鬆綁機率升高,但預期央行仍會緊盯兩指標——不動產放款集中度及不動產放款總量管制,房貸放款水量依舊有限,「水龍頭全開的機率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