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視》近日發佈了一段動畫影片,展示了一種新型石墨炸彈的工作原理。這種武器被認為是解放軍針對台灣潛在衝突中「不對稱作戰」的重要工具,旨在通過非動能方式癱瘓敵方電網,削弱其社會、經濟和防禦能力,而無需大規模破壞基礎設施。

石墨炸彈通過釋放高導電性的碳絲或石墨粉末,引發電網短路,導致大面積停電。

當前熱搜:林俊言逼咬柯文哲不正訊問?北院今勘驗彭振聲認罪偵訊光碟

《央視》影片展示了從移動裝置發射的彈藥分解為多個子彈藥,覆蓋超過 10,000 平方米的區域,精准打擊變電站和輸電線路等關鍵電網設施。這種武器的設計避免了對發電廠等核心設施的物理破壞,適合在亞熱帶多雨氣候中快速部署,但其效果受天氣條件限制,高濕度和降雨可能導致石墨粉末失效。

石墨怕潮濕,遇到雨天恐失效。 圖 : 翻攝自矚望雲霄

與傳統動能武器相比,石墨炸彈的非致命特性使其成為一種「軟殺傷」武器,能夠在短時間內癱瘓電力系統。

根據 1991 年和 2003 年美軍在伊拉克以及1999年在南斯拉夫的作戰經驗,定期重複攻擊可延長電網癱瘓時間,增加敵方恢復難度。解放軍可能通過整合北斗導航系統提升石墨炸彈的精准性,進一步優化其戰術效能。

台灣的能源基礎設施高度脆弱,嚴重依賴進口能源,且北部電網依賴 3 個關鍵輸電站。根據《南華早報》今年 5 月報導,同時打擊這 3 個變電站可導致北部地方 99.7% 的停電概率,尤其在颱風或選舉等高峰時段,停電可能引發其他基礎設施的連鎖崩潰。

台灣的電塔。電網依賴集中傳送,易成為戰爭攻擊目標。 圖 : 翻攝自矚望雲霄

蘭德公司 2023 年 6 月報告指出,台灣的經濟和公眾韌性高度依賴電力穩定,停電將加劇經濟困難和社會恐慌。

石墨炸彈的部署與解放軍的「灰色地帶」戰略相輔相成。結合封鎖、網路攻擊和資訊戰,這種武器可通過非直接對抗的方式瓦解臺灣的指揮、控制、通信、電腦、情報、監視和偵察(C4ISR)系統。

大西洋理事會 2024 年 7 月報告強調,停電可能導致緊急服務、醫療、供水和交通系統癱瘓,引發社會混亂,為政治和軍事斬首行動創造條件。

石墨炸彈代表了解放軍向非動能戰爭的戰略轉型,強調在不引發全面戰爭的情況下實現目標。台灣 97% 的能源和 70% 的食品依賴進口,貿易中斷 50% 即可引發經濟危機和社會動盪。

一款疑似命名為「衛士-600(WS-600L)」的導彈亮相,特別之處在於其搭載的「導電纖維戰鬥部」,外界認為這可能就是傳聞中的「新型石墨炸彈」。   圖:翻攝自 兵器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