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颱風接連生成,並對台灣造成直接、間接的影響,對此,氣象專家賈新興指出,截至昨(18)日,今年共有11個颱風,比氣候長期平均13.6個颱風少,但今年7月颱風生成大爆發,共有7個颱風生成,比長期氣候平均3.81多,超過一倍。

今年7月起颱風就接連影響台灣,丹娜絲成為百年還首個登陸嘉義的颱風,薇帕、竹節草颱風的外圍環流更是讓中南部下起連日的豪大雨,上週楊柳颱風也是快閃台灣,根據氣象預報,目前海面還有3個熱帶擾動蠢蠢欲動,第一個為TD15,目前尚未增強為颱風,預計持續向北進行;第二個位於南海的熱帶擾動則已經進入陸地區域,比較沒那麼容易繼續發展;至於第三個關島附近海面的低壓系統也還有不確定性。

持續更新:「玲玲」颱風至今難產!環境變差強度減弱 專家:成颱機率降低

對此,賈新興今日在臉書上公布今年颱風和7月颱風數據指出,「今年目前為止颱風生成狀況,今年截至昨日共有11個颱風生成,比氣候長期平均13.6個颱風少,但今年7月颱風生成大爆發,共有7個颱風生成,比長期氣候平均3.81多」,根據數據7月颱風生成數已超過歷年平均一倍。

2025每月颱風生成數和長期氣候值比較。   圖:取自賈新興

1951年至2005年8月颱風生成數。   圖:取自賈新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