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重啟公投8月23日投票,中選會15日舉行第五場意見發表會,正方代表是民眾黨推薦的和碩集團董事長童子賢,反方代表為民進黨立委莊瑞雄全國廢核行動平台表示,童子賢花了24分鐘,認真強調「我要很多便宜經濟實惠又穩定又乾淨的電」,但他沒說的是,台灣至今工業用電佔比永遠過半,且長年電費都是全球前三名低的事實,痛批童子賢領導的和碩集團根本不減碳,只想繼續無止盡地索討便宜穩定的電,還想逼屏東人繼續跟核三共舞?

大談減碳卻不提產業責任 核電又被捧為救世主

當前熱搜:高雄五口墜谷!父三度爬出救人罹難「保險拒賠」 國泰人壽否認:非承保公司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表示,童子賢說自己過去反核,如今改變立場是為了地球暖化,在發表會中一味偏頗地指稱反核不面對空汙,發展綠能只是為了反對核電?實在不知道一個身為排碳耗電大戶的產業老闆,有什麼臉面來指責環保團體以及努力推動節能減碳的廣大市民,大談減碳卻絲毫不提產業責任,且和碩公司自身減碳績效低落,似乎台灣減碳無需工業、交通各方面降低碳排量,只要多用核電就好,核電又再度被捧為救世主。

廢核行動平台提及,童子賢不只要核三,連核二廠也要重啟,跟民眾黨主席黃國昌說核一、核二無法重啟的說法不同,正方立場顯有矛盾,企業老闆似乎有特權任性,要的不只是核綠共存,而是核電的全面復辟,不管什麼電通通都要!顯露其就是個典型的追求利潤、不顧外部成本的慣老闆思維,企業應自己負起降低用電碳排的責任,不該像個巨嬰只抱怨不作為,還用錯誤資訊誤導全民。

針對童子賢稱,過去9九年政府努力發展綠能,但是台灣碳排、「發電碳含量」越來越高;2024年,台灣低碳發電只剩下17%,在全世界是後段班也是放牛班。廢核行動平台澄清,台灣為全球減碳後端班或放牛班的說法並無具體依據。在德國看守協會和歐洲氣候行動網的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CCPI)中,台灣的排名60名亦優於韓國、加拿大等國,其中「再生能源」項目的評比更因近年發展而進步至第43名,為國家氣候績效的亮點。而根據歐盟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JRC)的全球大氣研究溫室氣體排放資料庫(EDGAR)針對全球210國的溫室氣體排放比較,台灣2023年較2005年的排放量減幅不僅低於全球平均,在亞洲也僅次於日本。

此外,台灣因反核而碳排增加的說法,廢核行動平台痛斥,更是毫無依據且與事實不符。據《2025年中華民國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報告》,台灣2023年淨溫室氣體排放量為2億5690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相較基準年2005年的2億6941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減少4.48%,年平均負成長率約0.25%。雖未完全達到原先 2025年較基準年減量10%的目標,但自2018年起,台灣三座核電廠六部機組陸續除役期間,除2021年受疫情影響短暫反彈外,溫室氣體排放整體呈穩定下降趨勢,並未如童子賢所言因反核而惡化。

在中國買一堆綠電,在台灣貶抑綠電,企業家的社會責任?

台灣自2007年溫室氣體排放量排放高峰以來,排放量逐年下降。2017年後,電力排放係數也持續下降,從每度電0.554公斤二氧化碳當量降至2024年的0.474公斤,顯示每度電的碳排量已明顯改善,於此同時核能也2007從16.7%逐漸下降至2024年4.2%,這也證明,核電占比高並不必然帶來低碳效果。

廢核行動平台直言,童子賢若真的關心減碳,應該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發展,而非忽視核電仍存在的碳排放。核電的生命週期二氧化碳排放量約每度電78至178克,是再生能源的9至37倍。台灣在再生能源與節能方面已有顯著進展,因此政策重點應放在安全、成本可控、且符合國際趨勢的能源轉型,而非寄望高成本、建設期長、且無助減碳的核電。

廢核行動平台強調,全球能源轉型已明確指向再生能源與節能,這才是國際共識與政策焦點。台灣若將重點放在高成本、長工期且風險高的核電,不僅背離國際趨勢,更可能錯失綠能產業的發展契機。

另一方面,廢核行動平台指出,反方代表莊瑞雄提到核廢料的處置、恆春人與核電並存40年的無奈,童子賢毫不回應,一直無止盡索討便宜穩定的電,又不想為這些電力負起責任,甚至連討論都不想討論;更誇張的是,在乎減碳的童子賢,他的和碩集團在台灣沒有採購任何再生能源,有趣的是,他在中國買一堆綠電,在台灣貶抑綠電,這就是台灣企業家的社會責任嗎?

逐步非核家園,電力排碳係數逐年下降

廢核行動平台表示,童子賢講錯了一件事,就是台灣碳排是有在逐年下降的。但有一點常識的人就知道,台灣的碳排放來源有很多,下降不見得跟發電有關,在統計上,與發電業有關的碳排,可以用「電力排碳係數」來做觀察。

台灣的電力排碳係數,從2017年的0.554(公斤CO2e/度)逐年降低到2024年的0.474,這幾年台灣核電的比例逐年下降,但其他發電結構的調整也都在努力的減碳,也就是減碳與非核可以同步並進,廢核行動平台直言,這點童子賢因為太愛核電,犯了大錯,終究是錯付了。

和碩企業根本不減碳,還想逼屏東人繼續跟核三共舞?

企業的減碳責任,不應該是怪發電端,而是自己如何減少用電、自己如何採購再生能源,才是真正的減碳關鍵。廢核行動平台批評,童子賢領導的和碩集團,缺乏長期再生能源規劃,僅承諾2030年使用50%綠電,不僅不符合其客戶蘋果2030年使用100%再生能源的目標,2023年參與CDP碳揭露專案的供應商參與評比成績為C-,更在日前針對蘋果組裝供應鏈夥伴的綠電評比中,敬陪末座。

根據和碩最新的永續報告書,該公司在台灣的再生能源採購量為零,自身再生能源發電量僅佔其在台灣的總發電的0.041%,廢核行動平台質疑,這樣有負起他最根本的責任嗎?台灣過往給這些企業超多便宜的電,而外部成本由全民吸收。但巨嬰般的企業主,只想繼續無止盡地索討便宜穩定的電,今天,童子賢繼續吶喊著要續用斷層上的過期核電廠,罔顧核安、不管核廢料處置、不顧在地人意願,令人唾棄與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