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不餓卻忍不住想吃,這或許並非意志力薄弱,而是身體「油門」被卡住了。減重醫師蕭捷健在臉書分享,一名學員3個月暴增7公斤,他強調「這真的不是妳的錯」,經過2個月調整,對方成功救回狀態,接著再持續3個月減去12公斤。
蕭捷健表示,當一個人「一直想吃、停不下來」,多半是身體的油門與剎車系統被環境、壓力、荷爾蒙等因素聯手「調錯拍」,導致體重的設定點被往上推高。他解釋,設定點(settling point)是身體依據飲食、壓力、活動量與睡眠等,找到的「新平衡」,一旦平衡被推高,就會特別餓、特別想吃。
全站首選:英防長挺台言論急轉彎? 曾稱準備介入台海戰爭 如今卻這麼說.....
他指出,影響食慾失控的原因可分為三條軸線:第一是壓力來襲,皮質醇分泌會讓大腦下指令「囤積高熱量食物」,這是人類遠古時期的生存本能;第二是大腦的「快樂捷徑」被綁架,壓力使人渴望快速的快樂來源,而高糖高脂食物最容易滿足這需求;第三是「飽足感警報器」失靈,長期食用高糖高脂、超加工食品會讓下視丘發炎,瘦素訊號傳不進大腦,使大腦誤以為缺糧,進而打開食慾的最大檔。
蕭捷健說明,改善方式有三步。第一步是做身體安檢,包括檢視是否服用特定藥物,並在情況允許下檢查甲狀腺、血糖、肝腎功能及荷爾蒙等,以排除其他生理原因。第二步是找回飽足感,包括找到壓力來源、每餐優先攝取蛋白質、先吃蔬菜、選擇80%熱量來自原形食物,以及確保每日睡眠7至8小時。第三步是若情況仍困難,可尋求專業醫療協助,例如GLP-1藥物或康纖芙等,幫助食慾訊號回歸正常。
他提醒,過度進食往往是壓力持續踩油門的結果,並非貪吃或懶惰。「先接住自己,不用逼自己馬上全都做到」,每天給自己一段安靜或放鬆的時間,當壓力逐漸下降,食慾也會慢慢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