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以「九段線」將南海絕大部分海域劃歸己有,並不斷與菲律賓等海上鄰國發生齟齬。對此,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稍早在Podcast表示,馬尼拉當局將於2026年主辦東協峰會期間,推動達成具有約束力的《南海行為準則》(Code of Conduct in the South China Sea)。
《馬尼拉時報》(The Manila Times)稍早報導,小馬可仕表示,《南海行為準則》將有助於避免緊張局勢升級,並明確界定每個簽署國的責任。「到那時,所有國家,而不僅僅是我們,都將清楚地知道這些規則是什麼。」
延燒焦點:菲律賓不畏北京壓力 重申支持台海和平惹怒中國 外交部:將深化台、菲關係
小馬可仕說,「南海周邊的每個人都可以這樣說——不能再這樣了,不能再那樣了,不能再發生碰撞,不能再建造新的島嶼,不能再這樣了,這才是最初的行為準則。」他
「你們不必擔心會發生什麼。那種事不會再發生了,因為我們已經同意——我們已經簽署了協議,我們已經同意我們不會那樣做。」
小馬可仕表示,自他就任以來,其所領導的政府捍衛菲律賓在西菲律賓海主權的立場從未改變。
小馬可仕說,「我們的立場沒有改變。因為繼續堅決捍衛我們的領土與與所有人為友、不與任何人為敵並不相互排斥。」
小馬可仕指出,儘管菲律賓船隻和人員在「西菲律賓海」(the West Philippine Sea,南海鄰近菲律賓海域)遭到中國船艦騷擾,但菲律賓仍保持外交管道暢通。
小馬可仕說,「我們只能控制自己的行為。我們無法控制其他國家的行為。但我們保持溝通管道……一旦溝通管道關閉,就沒有改進的餘地了。這就是我們保持溝通管道暢通的原因。」
小馬可仕說,「即使有時有人說溝通管道毫無用處。既然什麼都沒發生,那又何必費心呢?我們必須繼續努力。我們必須保持溝通管道暢通。你不能就這樣關閉它。如果這樣做,情況只會變得更糟。」
報導指出,鑑於南海主權聲索重疊,東協長期以來一直尋求與中國最終達成具有約束力的《南海行為準則》。
1990年代初,東協率先推動了這項準則的發展。
在1988年中越衝突後,東協發表了第一份關於南海問題的聲明,其中包括制定行為準則的目標。
然而,直到2013年,才開始就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南海行為準則》進行正式談判。
自那以後,由於雙方持續存在的分歧,談判進展緩慢,並經常陷入僵局,其中包括北京方面推動禁止在其非法宣稱擁有主權的水域進行聯合軍事訓練。
中國聲稱對廣闊的南海擁有全部主權,包括位於馬尼拉專屬經濟區內的西菲律賓海的領土和地物。
其他東南亞國家,如越南、馬來西亞和汶萊,也聲稱對南海部分地區擁有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