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授協會9日下午2點在濟南教會小禮拜堂舉行「第五屆新世代台灣精神獎」頒獎典禮,獲頒「新世代台灣精神獎」的作家楊双子表示,如果整個世界看起來難以撼動,一切努力看來徒勞無功,被想守護的人反過來嘲笑、傷害,她依然要為了所認同的價值負重前行。

楊双子時致詞時提到,10年前沒有人可以預見台灣會通過「同性婚姻法」,當時她在臉書看到一位同學在學校發起挺同婚運動,卻只有一個夥伴願意加入,這位同學卻在貼文裡寫一段話:「如果今天沒有任何一個人要幫你,那你還是要做嗎?這時心裡就只有一個乾淨的聲音:我要。」

延燒焦點:吳志中:避免激怒中國、理解各國不敢承認台灣

楊双子指出,10年來她經常想起這段文字,她發現這個世界裡願意付出行動、實踐的行動者,人數可能只占社會整體的一到兩成,可是歷史發展的走向經常就是由這群人推動,從台灣近現代的歷史發展來看,要做一個台灣人是非常艱辛的事情,即使到了21世紀依然充滿陰霾,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到了2022年都還公開表明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解決台灣問題。

楊双子續指:「可是除了中國,有些陰霾來自我們自己國家內部,我們的國家可說正處於內外交迫的狀況,但有很大一部分人渾然未覺,許多人不知道。」並強調,她沒有要去追問另外那8到9成的人為什麼不願意起身行動,但她想問,這1到2成願意負重前行的人,當一切看來徒勞無功,大家仍願意繼續前進嗎,至少她的答案是:「我要。」

楊双子以「臺灣漫遊錄」的日譯本榮獲日本翻譯大賞、英譯本榮獲美國國家圖書獎,及美國亞洲協會夏白芳圖書獎,透過文學作品展現台灣的主體性與多樣性,成功將台灣歷史與文化推向世界舞台,同時在台灣社會產生深遠影響力,引領並強化新世代的台灣認同。

根據「台灣教授協會」發布訊息,「新世代台灣精神獎」於2021年創立,由學者莊萬壽發起、林慧瑜響應,旨在鼓勵新世代台灣人積極宣揚台灣主體性的國民意識,推行台灣文化的公共評論與倡議,以期鞏固台灣的民主、自由,並促進國家的福祉與安全。

台灣教授協會說明,本次頒獎典禮不僅表彰了楊双子作家在文學領域的卓越成就及其對台灣精神的貢獻,更透過多位學者的致詞與演講,深化了社會對台灣主體性與民主價值的思考。本會將持續致力於推動台灣精神的傳承與發揚,期盼更多新世代台灣人能一同加入,共同守護台灣的民主與自由。

⼤家好,我是楊双⼦。

請讓我從⼀件⼗年前的往事開始說起。在那個時間點,還沒有⼈可以預⾒台灣將來會通過亞洲第⼀個同性婚姻法案,但儘管前景不明,仍然有許多⼈為了婚姻平權挺⾝⽽出,其中有為數不少的⼤學⽣社團發起「挺同婚」的倡議活動。我要說的往事,是件相當微⼩的事情。那是2014 年1 ⽉3 ⽇,我在臉書上看⾒⼀位台科⼤女同學Tiffany Lin(林佳儒)寫的貼⽂,她希望⾃⼰的學校也能發起挺同婚活動,但號召到最後只有⼀位夥伴願意加入。她遭受挫折,卻顯然沒有挫敗。我要引述她的貼⽂裡頭相當有⼒量的⼀段⽂字:

『於是我問⾃⼰:如果今天沒有 任 何 ⼀ 個 ⼈ 要幫你,那你還是要做嗎?
這時⼼裡就只有⼀個乾淨的聲⾳:
「我要。」』

——當年我分享了Tiffany Lin 的這則貼⽂,引⽤的也是上述這段⽂字。

我與這位林同學⾄今仍然並不相識,但是⼗年來我卻無數次回想起這段⽂字,或者更精確地說,我無數次回想起的,是那個篤實的⾃我許諾:「我要。」

我是⼀個歷史⼩說家,習慣從歷史裡學習經驗。雖然沒有精確的數據,但我們也可以依靠體感覺察,這個現實世界裡願意付諸實踐的⾏動者,⼈數相當有限,很可能只佔社會整體的⼀成到兩成。然⽽我想明確地指出,歷史發展的走向,就是由這群少數的⾏動者所推進的。

從台灣近現代的歷史發展來看,要做⼀個台灣⼈,始終是相當艱難的事情。時⾄21世紀,台灣⼈的頭上仍然籠罩著名為亡國感的陰霾——中國領導⼈習近平直到2022 年都曾公開表明「決不承諾放棄使⽤武⼒解決台灣問題」。

然⽽這層厚重的陰霾裡頭,並非只是中國明確的武⼒威脅,⽽是我們國家內部仍然有無數⼈,嘲弄我們⾃⾝真實存在的亡國危機,渾然未覺台灣現在之所以能夠「維持現狀」,正是因為有⼀成到兩成的⾏動者扛起重擔,負重前⾏。

此時此刻,我無意追問八成到九成的⼈為什麼不願起⾝⾏動?因為我的腳下,是「新世代台灣精神獎」的頒獎典禮舞台。我想,我們就是那些願意負重前⾏的⼈們。所以在這裡,我要問的是所有潛在的那⼀成到兩成的⾏動者,如果現實世界看起來難以撼動,如果很多時候這⼀切看起來徒勞無功,你還要繼續為了你認同的價值繼續前進嗎?

——我的答案是,我要。

謝謝⼤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