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中和區10日凌晨發生死亡車禍,吳姓駕駛酒測值達0.19mg/l,但他堅稱未飲酒,是使用氣喘噴劑所致,引發社會探討。對此,重症醫黃軒在其臉書專頁提出專業見解,他表示,部分含乙醇的氣喘噴劑確實可能在短時間內造成酒測偽陽性,但只要間隔10至15分鐘或漱口後再測,便幾乎不受影響。黃軒也詳細說明了噴劑含酒精的原因與如何自保。

針對為何使用氣喘吸入劑後酒測會呈現陽性,黃軒說明,這是因為部分噴劑的製劑中會添加少量乙醇。「有些吸入劑的製劑中,為了讓藥物更穩定或更容易霧化,會添加少量乙醇作為溶劑或推進劑」,他舉例,某些MDI(定量噴霧吸入劑)製劑可能含有1到20毫克的「乙醇」。當使用者吸入時,這些「乙醇」會短暫存留在口腔與咽喉。

當前熱搜:柯文哲因證據不足才審這麼久?律師曝原因嗆小草:白癡才信中央廚房給的餿水

黃軒指出,這種情況下若立刻進行呼氣酒測,儀器可能偵測到口腔中殘留的酒精蒸氣,從而導致「偽陽性」的結果。不過他也強調:「這種情況通常幾分鐘內就會消失,因為乙醇量極少,進入血液的量幾乎可以忽略」。

黃軒進一步引用臨床與法律案例來說明,他表示,國際研究與法庭案例皆顯示,「如果在吸入劑使用後1–2分鐘內進行酒測,可能出現假陽性;但只要等15分鐘再測,幾乎不會受影響。」他更提到,為求謹慎,美國交通安全部(NHTSA)與部分國家的警察執法程序中,都建議在進行酒測前的至少15分鐘內,不得使用任何氣霧劑、噴霧或含有酒精的漱口水。因此,黃軒建議,最簡單的解決方法就是「使用MDI(定量噴霧吸入劑)後等10-15分鐘再酒測。」

為了幫助使用氣喘噴劑的民眾避免「誤中槍」,黃軒也提供了四點實用建議:

1. 首先,在使用定量噴霧劑後,最好等待10分鐘再開車。
2.也可用清水漱口(減少口腔殘留酒精氣體)。
3. 隨身攜帶藥物標籤或處方證明,以便在必要時向執法人員清楚解釋。
4. 若需要長時間駕駛,可以與醫師討論,更換成不含乙醇配方的藥物。

黃軒也補充說明,並非所有氣喘吸入劑都含有酒精。他表示:「DPI(乾粉吸入劑):幾乎都不含乙醇,對酒測零影響。」而民眾較常聽到的「MDI(定量噴霧劑)有些使用乙醇作為溶劑或推進劑,短時間內可能讓呼氣測試出現假陽性。」

至於為何要在氣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藥物中添加酒精,黃軒也解釋了其功用。他指出,在部分藥物中,乙醇的角色是為了「溶解藥物(幫助有效成分均勻分散)」,以及「穩定噴霧劑(防止結塊、堵塞噴頭)」。這些添加的乙醇是基於藥物製作上的考量,並非讓使用者攝取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