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政府為強化鹽水區鹽水排水效能、減緩水患風險,推動「鹽水排水治理工程」第一期歷經兩年半工期於114年六月順利完工。該工程完工後於今年首次面臨丹娜絲颱風強降雨考驗,即發揮顯著成效,成功抵擋洪水入侵周邊農田與聚落,展現強化後的排水系防洪韌性。

水利局表示,鹽水排水起點位於新營都會區西北側人口最稠密處,是新營鹽水區域最重要的排水線,流經鹽水地區為本市重要的歷史文化聚落與農業區,地勢低窪、過去每逢強降雨即可能造成積淹水。目前治理率已達9成,其中關鍵治理段為舊營橋下游銜接岸內排水匯流口 0K+88 至 0K+416 段,此段市府於106年10月施工時發現番子厝文化遺址文化遺址無法施工。

全站首選:川普宣布在美設廠免課100%半導體關稅!台積電創新高 財經作家:提醒1項利多

水利局強調,黃偉哲市長上任後認為治水防洪建設攸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要求水利團隊克服困難「不能讓民眾等待」,積極向中央爭取整治經費及辦理文資審議程序,變更該區域河段治理工法,將對文化遺址的擾動減至最小。該案案經於112年一月開工,經兩年半施工後於今年六月完工,完成後護岸拓寬加高,有效擴大通洪斷面,提昇 30%排洪效能,提高鹽水區歡雅、三明、文昌里一帶防洪排水能力保護周邊農田及聚落,降低淹水情事。

水利局補充說明,「鹽水排水治理工程一期(鹽水區)」總經費 9,600萬元,工程內容主要針對進行鹽水排水河道拓寬、護岸加高,拓寬通洪斷面,有效提升整體排洪效率,工程內容包含完成右岸335公尺長排水護岸、防汛道路及排水側溝,工程最大的挑戰是克服現地施工動線困難施作 17.5公尺長預力版樁打設及配合水利工程與文資考古作業併行作業,工程團隊依文化資產相關規定,協助進行文資調查及考古發掘工作,完整保留發掘資料並妥善處理文物,達到公共建設與文化保存的雙重目標。

台南市長黃偉哲表示,「鹽水排水及岸內排水一帶區域不僅是水利治理的重點區域,更是臺南珍貴的文化資產地帶,因此市府在推動工程過程中,特別要求團隊兼顧排水安全與文化保存。」黃市長進一步強調,此次完工工程經受丹娜絲颱風及七月下旬西南氣流大豪雨考驗,成功保護周邊農田與聚落,是對市府水利團隊最大的肯定。

市府指出,鹽水排水治理工程一期完工後即完成0K+88 至 0K+416 段右岸,目前仍同步執行第二期左岸整治工程,護岸已於汛期前完成 9成以上發揮防汛功能,剩餘堤後水防道路及側溝預計於今年底前完成,屆時鹽水排水於舊營橋下游 2.3公里將全線完成整治,更能提高整體防洪排水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