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堵如伊波拉馬堡病毒出血熱等高威脅性傳染病入侵,疾病管制署宣布聯手台大台北榮總成大等三家醫學中心,打造「特殊病原科技照護示範中心」,以提升國家整體的應變收治量能。為驗證應變機制,台大醫院今(7)日率先登場,模擬收治一名自國外返台的疑似個案,場面逼真,象徵台灣防疫體系邁向新的里程碑。

面對全球新興傳染病威脅加劇,這項計畫參考了美國國家特殊病原系統(NSPS)的區域治療中心概念,目標是建立一個能即時應對傳染性強、後果嚴重或病因不明傳染病的專責醫療網絡。根據全球發展中心(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的模型分析,未來25年內,全球發生類似COVID-19規模大流行的可能性約為47%至57%,顯示強化醫療照護應變能力已是刻不容緩的任務。

全站首選:反罷免藍白大咖啡精銳盡出 連兩天前進台中山城海線

今日的演練由台大醫院副院長張志豪親自率領院內感染科、急診及重症照護團隊進行實地操作。疾管署署長莊人祥、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台北區副指揮官廖俊星,以及成大醫院團隊也到場交流,針對演練流程提出改善建議,期盼讓應變機制更加完備周全。

疾管署說明,這三家示範中心平時就會組成專責團隊,持續優化軟硬體設施、導入智慧醫療技術並建立標準化照護模式。未來除了將遴選醫護人員赴國外頂尖機構接受培訓,學習先進國家的應變作為外,也將在現有的深厚基礎上,提供最完善的照護服務,確保接獲命令時能立即啟動收治程序。

在台大醫院之後,成大醫院及台北榮總的實地演練,也將分別於今年9月8日及9月19日陸續舉辦。透過一系列的演練與國際交流,台灣將建構出更為堅實的防疫陣線,以快速應對各類新興傳染病的挑戰。

為防堵伊波拉等級的烈性傳染病,疾管署已聯手台大等三家醫院成立特殊病原中心,並於今日由台大率先演練收治流程,強化國家防疫陣線。   圖:疾管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