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黨團昨(6)日報料,光電業者將受損光的電板堆置於台糖農地上,且現場出現「紅色水漥」,有汙染環境疑慮。對此,環境部今(7)日前往現場勘查,研判紅色水漥是光電板暫置場出入口舖設的鐵板車道生鏽導致,與受損光電板無關,但因業者未做好防污染設施,將祭出重罰並嚴格監督。

丹娜絲颱風於7月7日罕見由嘉義登陸,造成台南、嘉義等國內太陽能發電重鎮共有14.5萬片太陽能光電板受損,總重2800公噸,目前仍在清理中。

精選報導:東部海域規模6.2地震!氣象署:震源深度達「88公里」屬罕見中層地震

由於民眾黨團昨日爆料,嘉義地區光電業者將大量毀損的光電板堆置於台糖的農地,現場還出現「紅色水漥」,質疑光電板汙染中南部地區水質。環境部今日會同嘉義縣環保局及台糖公司人員前往嘉義縣義竹鄉新庄滯洪池太陽能光電案場受損之浮具暫置場查核,研判遭質疑的「紅色水漥」為光電板暫置場出入口的鐵板車道生鏽造成,和受損光電板無直接關係。

環境部表示,光電板暫置場堆置物大多是廢光電設施的塑膠浮具,且在操作過程中和暫存場都沒有紅色的水流出,研判紅色水漥和光電板沒有直接關係;但因損毀光電板暫置地點未保持整潔,且沒有防止汙染滲漏的設備或措施,還是會針對光電業者祭出重罰,並要求於10日前改善,屆期未改善則會按次處罰。

環境部說明,光電業者將光電案場中受損的光電板由水域內撈除後,需要暫時收集或整理等前置作業的空間,並將不堪使用的設備或浮具等廢棄物委託合格機構處理,環境部和地方政府將持續監督業者執行清除作業時,是否汙染環境。

環境部表示,由於業者做好光電板暫置場防污染設施,將祭出重罰並嚴格監督。   圖:環境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