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自7月28日開始下連日豪雨,鳳山區鳳南路分隔島竟然冒出又大又白的香菇,吸引大批民眾打卡拍照,但這一種「綠褶菇」實際上有毒,高雄市工務局也提醒民眾勿食用。由於許多民眾圍繞分隔島打卡,造成交通危險性,鳳山分局凌晨出手「拔香菇」。
有網友在Threads分享,高雄下雨已經下到發霉了,馬路分隔島甚至已經長出菇來,地點位於高雄市鳳山區鳳南路前的分隔島上,竟長出「綠褶菇」,在Threads上掀起討論。
精選報導:(影)四川江油暴動》中共軍警深夜鎮壓 放催淚彈驅散 群眾高呼 :「習近平下台」
根據食藥署網站資料顯示,「綠褶菇 (Chlorophyllum molybdites(Meyer: Fr.) Massee)」屬中至大型菇菌,多生長於低海拔闊葉樹林地、草地或農地,為一種有毒不可食用的菇類,其外表顏色淺不鮮豔,與可食用之白色雨傘菇 (Macrolepiota procera)及雞肉絲菇 (Termitomyces albuminosus)相似,常被混淆。不同點在於綠褶菇底部菌褶於早期會由白色轉為黃綠色,且菌體受損時會轉為褐色,為可辨識的重要特徵。誤食後1~3小時會有噁心、嘔吐、腹痛、血便及脫水等腸胃炎型中毒症狀。
許多民眾為搶拍美照,試圖穿越馬路直衝分隔島拍照打卡PO網,然而,由於位處交通要道,且該處車速較快,交通險象環生,且分隔島較小,大量民眾擠上,也造成危險。
鳳山警分昨晚三度接獲通報指出,民眾圍觀拍照,影響往來用路人安全,警方隨即到場巡邏。最終,警方認定該處交通秩序易生危害,有危害用路人安全之虞,於凌晨出手「拔香菇」。

高雄鳳山分隔島長出「綠褶菇」,掀起討論。 圖:翻攝自臉書

鳳山分局凌晨出手「拔香菇」。 圖:翻攝自Thre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