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基進黨主席王興煥在接受新頭殼專訪時透露,基進積極佈局2026地方選舉,目前確定將由秘書長吳欣岱繼續參選台北港湖區、吳依潔在台南參選。另外,針對台北、新北、台中、嘉義市、台南市、高雄市、宜蘭縣等地,總共有9個選區進行提名規劃,目前積極尋找合適優秀人才。
隨著2026地方選舉逐步升溫,多個小黨動向備受關注。台灣基進黨主席王興煥接受《Newtalk》專訪中首度透露,黨秘書長吳欣岱繼續參選台北港湖區、吳依潔在台南市參選,目前全台規劃9個地區提名參選,在此過程中,將全面深化小黨之間合作,若要提陣士氣不排除親自上陣參選市議員,以創造全國話題、帶動聲勢。他強調,這次選戰的策略不只是為了活下去,更是為了改變台灣的政治結構,讓第三勢力能有真正的舞台。
王興煥表示,目前基進黨針對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嘉義市、台南市、高雄市、宜蘭縣等地,共9個地區進行提名規劃,提名與否將視地方現況,以及小黨合作協調後決定。目前確定將由黨秘書長吳欣岱參選台北市港湖區、吳依潔在台南市參選,其他地區正在物色人選當中,明確的選區包括,台北市的中山大同區、中正萬華區、台中市北區、北屯區都在考慮之列。
當前熱搜:幕後》為何美國宣布台灣關稅20%比其他國家高?原因曝光
面對是否會親自參選2026,王興煥坦言:「我個人沒有強烈意願,但若最終為了小黨合作需要創造全國話題,讓『所有黨主席』都得出面,我會考慮參選。」他指出,自己的長處在於論述與價值辯護,更擅長全國性議題的推廣與政治結構的論述,地方議題雖非弱項,但並非首要專長,因此這一選項,還是長考中,主要還是積極找人。

「如果我作為候選人,黨的大方向、路線就沒人掌握;但如果黨需要這個話題,我也不會逃避。只是那必須是不得已的選擇。」目前王興煥的戶籍位於中正萬華區,若參選,將鎖定該選區或中山大同選區。不過他也強調,仍希望能由合適人選代表黨出征,他本人則聚焦於整體戰略與價值領導。
在挑選參選人方面,王興煥說,提名標準明確「基本當然是台獨立場,但我也會說,我希望有左派的價值」。他進一步說明,「左派不等於極端、不等於中共。台灣社會對左派的理解往往是錯誤,其實左派的核心就是公平與正義,這也是我們的追求。」此外,基進目前也積極接觸青鳥運動成員、社運青年、學者背景等,希望在新世代中找出具改革意志、公共思維的人選。
外界對於小黨合作的想像,多半認為是「合併」或「理念整合」,對此王興煥明確表示,「這不是結婚,只是互不侵犯。紅線就是國民黨與民眾黨,不互踩、不搶區。要不要站台、共推政策,都開放由候選人自行決定。」他談到,小黨合作的核心目的是為了讓小黨在選區中可以集中資源、避免重疊參選,「若放任不管,第三勢力就只剩柯文哲與民眾黨了。」他更透露,目前已接洽多位社會運動前輩與知識份子,將於9月正式公布合作計畫與聯合聲明,期望能在社會上形成新一波輿論聲量。

王興煥似乎知道記者將會提問「面對黨籍的台南市議員李宗霖、高雄市議員張博洋退黨」議題,他直接坦言說,那是「對政治路線的根本分歧」,「他們選擇單打獨鬥,我們選擇整合」。王興煥指出,我們不是小綠,也不是小藍,我們要做的是獨立的第三勢力,對執政黨有監督能力,也不會跟國民黨、民眾黨同流合污。
對於小黨是否該競逐地方議員一席,所代表的席次的質疑,王興煥回應,不要小看台北市議員的影響力,它是首都,是政治與媒體的重心。「就算民進黨在全台縣市議會也只佔兩三百席,我們這樣的政黨拿下象徵意義、論述空間,遠比民進黨多一席還更重要。」他也認為,在複數選區的地方選舉,小黨參選不至於造成所謂「本土派分裂」的問題,反而能在議會中發出不同於大黨的聲音。
最後,王興煥強調,台灣基進不是為了生存而選舉,而是為了「改變台灣政治結構」才必須入場。「我們參選不是為了圖利,而是希望擠出藍綠之間的空間。台灣不能只剩兩種選擇,人民也值得一個更有價值、更清晰立場的第三勢力」。

台灣基進黨主席王興煥專訪強調,基進是為了「改變台灣政治結構」才必須入場。 圖:張良一/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