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6大罷免落幕,雖未成功罷免任何一位國民黨立委,但民進黨若就此鬆口氣,將錯失一次反思與改革的契機。此次罷免行動的票數結構透露出藍綠政治板塊較勁,藍依舊佔上風,是執政的民進黨重大的警訊

觀察此次選區得票情形,令人震驚的是:桃園六席中有三席的不同意罷免票,超過一年前當選立委時的得票數──魯明哲、呂玉玲、邱若華皆是。台東的黃健賓,更出現將近一萬票的「反罷免超標」。就連被公民團體列為頭號戰犯、言行傾中惹議的傅崐萁,其不同意票也僅比當選票少三千餘票而已。

延燒焦點:公民力量沒白費!賴清德:罷免結果不是某一方的勝利 也不是另一方的失敗

這些數字背後,不只是藍白動員大成功,展現國民黨組織動員全開、仇恨值拉到破表的火力,藍白成功號召出「反罷免」聲浪,反向激出危機感選票。國民黨靠著激化社會情緒與傳統組織的死忠票,民進黨能不警醒?民進黨的組織力何在?黨機器只剩下內鬥的功能?!

令人警惕的,是發起此次罷免的並非有強大地方組織的政黨,而是沒有組織基礎、純粹以價值號召的公民團體,雖最終未能撼動國民黨的地盤,但卻用非常有限的資源,撐起一場全球關注的戰役──這是過去的民進黨在野時最擅長的政治運動,如今這場由公民團體掀起的滔天巨浪,民進黨卻無力承接!

更值得追問的是:10年前反服貿的太陽花世代,10年後,成了大罷免的領頭羊;那麼,民進黨這10年來的草根組織,又做了什麼?

2014年,太陽花運動掀起青年參政浪潮,民進黨吸納了太陽花世代進入體制內,問題是太陽花世代,進入體制後,主導了民進黨的政策走向?還是被淹沒、消失無蹤?

10年後,沒進入體制內的太陽花,再度集結,全台串連大罷免浪潮,用極其有限的資源與人力,發動726罷免行動,對抗亂政的是藍白,而執政的民進黨,卻沒有找到著力點,還越講越失分,反而成了藍白的提款機。

民進黨執政近累積17年,百工百業的草根經營,交出空白卷。當年在野時緊密運作的社運網絡與百工百業組織,隨著執政而轉向行政化、官僚化。

黨部變成選舉機器,草根運動、組織建網功能盡失;選區變成派系利益分配的戰場;行政資源拱手給藍軍,天下民進黨打、官位藍軍坐,試問,組織、行政資源兩頭空的民進黨,擁有真正的執政權?政務官跟著常任文官走,試問,政策如何落實?真的是民進黨執政?

更嚴峻的是:靠中間選民、空氣票翻盤的民進黨,在726這場戰役中,不但沒有吃到空氣票,已經成為小草的空氣票,還成了民眾黨義和團。

民進黨中央執政不穩,忽略地方組織、青年認同與草根經營的崩壞,沒有穩定的基石──也就是基層組織──再多聲援也只是浮雲。此次罷免的挫敗,不只是一場選舉戰術失利,而是基礎結構的鬆動。726輸掉的不只是一次罷免,而是對未來選舉、甚至政黨存續的長期危機預警。

接下來的823罷免戰、核三重啟公投案,或許是敗部復活之役,若再敗,民進黨還有2026?2028?

文/陳奕(政治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