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多家歐美主流媒體報導,美國近日已將數枚 B61-12 型戰術核彈正式部署到了英國薩福克郡的拉肯希思皇家空軍基地。
這是自 2008 年美國撤出核武器以來,首次在英國重新部署核彈。這一動作背後隱藏的戰略考量和地緣信號,立刻成為全球軍事與安全輿論的新焦點。
延燒焦點:法軍航母南海獵潛艦變「被圍獵」? 遭中40軍艦「貼臉監控」 低調撤離
歐媒指出,美國正試圖藉由「戰術核威懾前置部署」,強化對俄羅斯的震懾能力,穩固北約內部的核共用體系,同時應對全球地緣格局劇烈變化下的安全焦慮。
據《衛報》、《泰晤士報》等英國媒體報導,此次部署的 B61-12 是美軍當前最先進的戰術核彈之一,具備可變當量特性,最小威力為 300 噸 TNT 當量;最大可達 5 萬噸,相當於廣島原子彈的約 3 倍。

B61-12 還配有精確制導系統,適用於快速反應和戰術打擊。這些核彈未來或將由英軍的 F-35A 隱形戰鬥機攜帶執行任務,進一步提升北約戰術核力量的回應速度和精度。
有軍事分析人士指出,這一部署具有強烈的「多目標意圖」:不僅是對俄烏衝突持續、俄羅斯核威脅不斷升級的直接回應,也意在鞏固美國在北約中的領導地位,並為可能的東歐前沿衝突設立更明確的核門檻。
此次核彈部署也被解讀為北約「核共用」機制的延伸和升級。傳統的北約「核共用」機制主要覆蓋德國、義大利、比利時、荷蘭和土耳其,不包括英國,但此次部署事實上讓英國「功能性」地參與了進來。

美國曾長期在英國部署 B61 核彈,2008 年基於冷戰結束後的戰略收縮、安全疑慮以及英方核自給能力等因素而撤出。如今重返,恰恰顯示出北約「共用核責任」概念的擴展:不再限於制度性框架內的固定成員,而是依據任務需要,對戰略佈局進行靈活調整。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英國政府今年 6 月正式宣佈將採購 12 架 F-35A 隱形戰鬥機,其技術規格正與 B61-12 相容,進一步說明了其角色的轉變;同時,美軍也在來肯希思基地新建核彈存儲設施並恢復核訓練,這些都意味著,該部署並非臨時行為,而是中長期核戰略的一部分。
專家指出,英國正通過配合美國的「戰術核威懾前置部署」,參與到北約核戰略的「前沿化」與「靈活化」轉型中,從而成為北約核威懾體系的新支點。
美國此舉一經報導,立即引發了俄羅斯方面的激烈反應。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表示:「美國在歐洲重新部署核武器,是對地區安全的嚴重威脅,也證明了北約正在不可逆地走向對抗。」俄國防部則警告稱,將視該部署為直接軍事挑釁,並可能採取「非對稱回應」。
值得注意的是,與俄方強硬立場不同,歐盟主要國家反應相對謹慎。法國總統馬克宏未正面表態,法國外交部則表示 : 「將密切關注局勢演進,呼籲相關方避免挑釁性行為」。德國國防部也說 : 「部署行為屬雙邊事務,不代表北約整體升級核態勢」。

這也反映出,在安全依賴美國與地緣緊張升級之間,歐洲不得已的搖擺與矛盾——既希望借助美國核保護傘強化安全感,又擔心淪為核對抗的前沿地帶。
在美國國內,共和黨人士普遍對核部署表示支持,稱「必要且及時」,是對俄羅斯及其他潛在對手最直接的戰略回應。但民主黨內部則出現部分反對聲音。多位參議員對「戰術核武模糊門檻可能引發核誤判」表達擔憂,並要求政府向國會說明部署目標及風險評估。
美國重啟對英核部署,是一項多重動因交織的戰略決策:既有應對俄羅斯威懾的急迫需求,也有北約內部核角色重塑的考量,更反映出全球安全格局「區域化核擴散」的新趨勢。

美國國家核安全局最近表示,B61-12 核炸彈的升級和生產工作順利完成。圖為攜帶 2 枚 B61 的 F-35 戰機。 圖:翻攝自美國國家核安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