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長林佳龍昨(22)日與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衛生福利部長邱泰源,在台北賓館召開「醫療衛生外交諮詢小組」首次會議。林佳龍表示,此次會議邀集我國醫療產業界、公協會代表與會,盼透過平台交流與集思廣益,共同研議推動台灣醫療外交的整體策略,期盼透過諮詢小組的運作,協助台灣優質的醫療服務走向國際,同時拓展台灣的外交空間。
外交部表示,為整合外交部與衛生福利部在醫療衛生領域的專業與資源,並盼在未來續結合公私部門力量,發揮「總合外交」精神,攜手推動我國與友邦及友好國家各項醫衛合作計畫,今年2月雙部長會議決議成立跨部會「醫療衛生外交諮詢小組」。案經兩部多次研商遴聘小組成員,並初步盤點現行我國國際醫衛合作計畫,以作為後續政策研擬與推動的依據,兩部於22日舉行醫療衛生外交諮詢小組」首次會議,成員包括國內參與國際醫衛合作的醫療院所、醫療器材產業代表及公協會等民間夥伴,共同見證「醫療公衛台灣隊」正式成立。
精選報導:爆料花蓮縣府恐嚇學校!童子賢:捐7000萬都變「傅崐萁的功德」

林佳龍在會中分享近期兩次友邦訪問的經驗。他提到,今年初擔任總統特使率團訪問帛琉期間,代表團成員不幸遭遇車禍,幸賴隨行的新光醫院院長侯勝茂及台帛醫療團隊專業協助,順利完成後續醫療照護,深刻體現醫療專業在第一線外交工作中的重要角色。此外,上週訪問南美洲友邦巴拉圭期間,他也親自見證台灣協助推動的醫療資訊系統(HIS)在當地的實質成果,透過 HIS 有效縮短病患候診時間、提升政府公共衛生政策執行效率。
林佳龍表示,這些具體成效不僅是台灣醫療實力的最佳展現,也顯示台灣與友邦在智慧醫療與國際合作的巨大潛力。他說,台灣有世界級的醫療服務品質及全球領先的資通訊技術實力,這些優勢讓發展智慧醫療產業具備堅實基礎,並逐步成為外交工作的戰略資產,因此他將「智慧醫療與健康產業」列為外交部「榮邦計畫」的八大旗艦項目之一,作為未來推動醫療外交的重要方向。
林佳龍提到,台灣的醫療外交應從傳統「援助」或「協助」的概念升級為「共創、共構」的模式。他表示,未來不只是「給魚」或「教釣魚」,而是「與友邦一起養魚」,建立互惠共贏的合作夥伴關係。他也強調,此即「以醫帶產」的核心精神,不僅在友邦派遣醫療團、建設醫院、提升人民健康福祉,更進一步協助建立完整醫療生態系,讓台灣的醫療科技與智慧系統在國際舞台展現成果,也讓友邦成為台灣展示台灣醫療與科技實力的重要窗口。
林佳龍說,今年 2 月外交部與衛福部共同召開雙部長會議並成立「醫療衛生外交諮詢小組」,此平台讓政府得以和醫界、產業界與公協會共同合作,整合資源、交流資訊、研擬政策,讓台灣的醫療外交更具戰略性與前瞻性。他說,未來外交部將持續深化與友邦在智慧醫療領域的合作,透過「以醫帶產」讓台灣能在國際發揮更大影響力、展現良善力量以及對全球健康所能做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