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代表每5人中就有一位超過65歲長者。據國發會調查,目前約有89.2萬人需要長期照護,但第一線照服人員不足且流動率高,讓長照與醫療現場面臨沉重壓力。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軟體技術研究院(資策會軟體院)研發「長照AI Agent」、「智慧床墊照護系統」、「無標記動作捕捉系統」與「i-RSU智慧路側單元」共四項智慧醫療照護技術,可分別應用於居家訪視、照護機構、復健醫療與友善交通環境,不僅能精準預判並即時給予弱勢者幫助,也有效減輕照護人員的超載工作負擔。
AI即時補位照護現場 文書作業減三成、夜間跌倒率下降
延燒焦點:快訊》沈伯洋母親過世享壽68歲 治喪從簡、盼以祝福與思念代之
現今社工流動率高,社會工作者年資從3個月到10年不等,還沒適應工作節奏就得立刻投身照護現場,進行訪視與後續照護專業評估,台灣去(2024)年長照場域缺工超過4,000人,社工探訪家庭節奏緊湊的情況下,必須依經驗在超過140種的長照服務項目中快速判斷個案的需求,進行繁瑣的紙本記錄、服務建議,耗時2~3小時的文書流程讓極富熱忱與抱負的社工新手備感壓力。
為此,資策會軟體院研發「長照AI Agent」技術,透過訪視過程中的自然語音記錄,直接由AI自動轉寫與語意理解,協助產出照護摘要並提供即時服務建議,例如:安排送餐、物資協助或輔具建議,讓AI化身資深照護顧問,有效減少30%以上的文書作業時間,有助於新進照服員快速掌握個案狀況,提升決策效率。目前已實際在地方衛生局、民間照服機構等單位進行導入前測試,結果顯示,處理效率與實用性獲得正面回饋,展現減緩前線壓力的潛力。
針對夜間人力相對吃緊的照護機構,資策會軟體院攜手仁寶電腦與維思感創,將AI技術結合5G通訊系統與智慧床墊,開發出「5G及AI賦能的智慧床墊照護系統」。該系統可即時監測長者的睡眠與活動狀況,並提前90秒預測離床風險,自動發送預警通知,協助照護人員即時應對。此系統不僅有效預防跌倒事件,更大幅減少對高頻巡房的人力依賴,目前已實際導入多家照護機構,累計服務逾6,000人次,並榮獲2024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展現台灣在智慧照護與AI通訊整合應用領域的科技軟實力。
AI拓展照護邊界,強化復健診斷與高齡交通守護
針對復健領域,有別於傳統步態、姿勢評估,需要使用價格高昂、檢測耗時3至4小時的穿戴裝置,資策會軟體院研發的「AI無標記動作捕捉系統」,只需4台高解析度相機,檢測者也無需穿戴感測器,穿著日常服裝即可完成步態與姿勢評估,整個檢測過程僅5分鐘即可完成,準確率高達95%且明顯提升檢測效率。「AI無標記動作捕捉系統」能精確判斷關節活動度與跌倒風險,為脊椎損傷及退化性疾病患者的復健計畫提供科學依據,目前也實際導入高雄長庚和台北榮總。
在交通安全方面,隨著綠燈秒數倒數,使用輪椅或行動不便者僅能吃力地加快速度趕在紅燈前走完,還需注意轉彎車是否有意識到輪椅高度的視野死角等。因此,資策會開發的「i-RSU智慧路側單元」,運用AI影像辨識技術,能即時偵測輪椅用路人穿越路口的動態,並透過電子看板警示鄰近駕駛人前方有輪椅行人,請減速讓行,該系統榮獲2024年WITSA ICT Excellence Award「Smart Cities Awards」首獎;而所使用技術目前也已部署於全台超過200處高風險路口及醫療機構周邊,打造更友善的弱勢行人使用道路環境。
資策會軟體院院長蒙以亨表示,在高齡化浪潮下,照護與安全的挑戰已不再只是醫療領域的責任,而是整個社會系統共同面對的課題。我們期待透過AI深入長照、復健、交通等第一線場域,不只是提供工具,更將專業照護人員多年累積的經驗與智慧,轉化為科技可以承接與傳遞的力量,讓AI像老師傅一樣,在關鍵時刻精準判斷、即時支援,成為政府、社福機構與家庭在照護現場中最可靠的夥伴。

資策會開發的「i-RSU智慧路側單元」,運用AI影像辨識技術,能即時偵測輪椅用路人穿越路口的動態,並透過電子看板警示鄰近駕駛人。 圖:資策會提供

資策會研發的「5G及AI賦能的智慧床墊照護系統」可安裝於各類床墊下方,能提前 90 秒預測離床風險,協助照護人員即時因應、預防意外發生。 圖:資策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