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長庚醫院38歲的廖姓醫師6月29日時參加泛舟行程時發生不幸事故,雖身穿救生衣並試圖自救,仍遭急流捲走,搜救人員在下游發現遺體時已無生命跡象。此事引發社會關注,卻也伴隨負面聲浪,有人批評他「自找的」,讓家屬難以接受,特別發聲明駁斥此說,並強調該地並非違規水域,盼外界停止不實指責。
當日共有7人共同參與泛舟活動,從清泉部落下水,計畫沿上坪溪順流約9公里至和平部落鐵線橋上岸。廖醫師搭乘的第6艘獨木舟在經過湍急水段時翻覆,他嘗試三次將船翻回,未能成功後決定脫離船體自救,卻意外被吸入藏於大石縫間的暗流。約200公尺外的下游沙洲處,搜救人員發現他時已無生命跡象。
精選報導:不斷更新》大雨不停!7/10最新「停班停課」地區一次看
部分媒體將事發水域形容為「禁止划船」等,引發誤解與批評聲浪,有網友稱廖醫師「是自找的」。家屬為此發表聲明指出,這類錯誤資訊已造成對死者的二度傷害,也讓親水運動蒙上污名。他們呼籲媒體應查證事實、停止扭曲報導,並重申該地並不屬於禁用水域。
對於部分人質疑當事人「浪費資源」或「違規從事水上活動」,家屬嚴正反駁,表示事發地點並非禁用水域,泛舟行程亦為合法規劃。廖醫師身前為人謙和、醫術專業,深受同儕與親友敬重。家屬難以理解他在身亡後仍被惡意批評,並要求曾錯誤報導此案的媒體出面更正,勿讓無根的誤解繼續流傳。
據家屬說明,參與當天活動的朋友皆為經驗老道的泛舟愛好者,事前已有充分準備,並非無知涉險。儘管配備完善與專業指導,也無法完全排除意外風險,連設有救生員的泳池亦可能傳出事故。輕率指控傷者「活該」,不僅殘酷,也削弱了台灣推展海洋親水文化的努力。
家屬回憶,廖醫師熱衷激流獨木舟,認為那是能放鬆心靈、連結友誼的活動方式。他們擔憂,若這起事件導致更多水域被封閉,將使親水文化受到打擊,也背離台灣成為海洋國家的願景。家屬希望社會能藉此機會推動正確的安全教育與認知,而非一味將意外視為錯誤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