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2050淨零排放目標,國家實驗研究院執行國科會計畫所成立的臺灣淨零科技方案推動小組於昨天(30日)舉辦「公民團體創新示範與沙盒試驗計畫」啟動會議,18組來自全臺的公民團體與新創公司齊聚一堂,橫跨農業、能源、旅遊等領域,提出在地淨零構想,會議由工研院綠能所與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共同籌劃,透過分組討論與跨界沙龍,促進民間、政府與企業三方協力,推動由下而上的淨零創新行動。

會議設計「分桌共創」與「跨界沙龍」兩大環節,協助團隊盤點資源並擬定年度行動方案,三組討論主題包括「農業與碳匯」、「社區能源治理」、「綠生活與循環創新」,提案涵蓋原民部落地熱應用、都市碳盤查模型、30%rPET(再生聚酯,一種環保布料)再生瓶茶飲茶飲開發等多元內容,展現社會創新與淨零行動的在地實踐。

延燒焦點:2025香港影展將於7/4展開 邀大家共譜「鄉・港・情未了」

國科會科技辦公室副執行秘書呂佩融表示,2050淨零排放是國家重要政策目標,而民間創新能量已從短期試驗轉化為政策形成的一環,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亦到場支持,強調政府對公民參與的重視。

主題沙龍邀請經濟部環境部國發會等部會代表,以及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參與討論。經濟部主秘莊銘池指出,部分淨零商業模式需透過法制調整才能市場化,環境部氣候變遷署署長蔡玲儀則表示,氣候調適需強化在地鏈結,今年將透過中介組織計畫培育重點社區。

國發會社會發展處處長張富林提到,未來將與地方及第三方組織成立治理平台。安永執行副總經理林群堯則提醒,企業合作需考量其營利導向,若要和企業合作可多注意其對地方的相關動向

邁入第三年的沙盒計畫,今年聚焦三大核心目標:擴大民間行動的社會影響力、深化部會制度對接,以及推動企業媒合與永續合作機制。淨零推動小組首席顧問周素卿強調,計畫不僅是創新實作,更具政策串接與多方協力的功能,未來盼能將創新方案落實為法規或市場機制,加速臺灣淨零轉型。

「公民團體創新示範與沙盒試驗計畫」持續累積民間與政府的合作經驗,為臺灣2050淨零目標建立更堅實的社會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