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不斷進步,人們在人型機器人的製造與研發領域也取得了許多突破,越來越多國家或公司開始投入相關的開發工作。近期中國就舉辦了一場人型機器人的格鬥大賽,相關話題也引發大量網友爭相討論。有專家分析指出,機器人格鬥賽將對參賽機器人的穩定性、硬體設備與人工智慧 ( AI ) 演算法靈活性等領域發起巨大的考驗,「與以往的翻跟斗大不相同」。

白俄羅斯媒體《NEXTA》發布推文表示,當地時間 25 日,包含宇樹科技 Unitree G1 機器人在內的多款人型機器人共同參與了在杭州舉辦的機器人格鬥賽相關賽事。《NEXTA》稱,雖然「機器人互毆」這種事很像只有科幻小說才會出現的情節,「但他今天已經發生了」。

延燒焦點:「戰鼓行動」開始打擊李嘉誠! 巴拿馬運河事件惹中共不爽 整肅出手了…..

中國《每日經濟新聞》也發布報導,對世界首場「機器人格鬥賽」進行了詳盡的介紹。報導稱,此次的賽事採用積分制,兩支隊伍共會進行 3 個回合的對抗,每個回合限時 2 分鐘,依據 3 個回合內隊伍取得的積分總和進行計算,積分最高的隊伍將可得到此次格鬥賽的冠軍。

該報導指出,與翻跟斗等以往的人型機器人行動測試相比,參加格鬥賽的機器人不但必須在賽事中做出靈活的揮拳、踢腿等動作,也需具備在被擊倒時快速起身的能力,是對機器人行動能力的巨大考驗。

浙江大學控制學院研究員李高峰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訪問時指出,由於格鬥賽存在與其他機器人對抗的要求,所有參賽的機器人都必須在考慮自身狀態的情況下,尋找擊倒對方的機會,「這種高度的對抗性,將對機器人的系統穩定、 AI 算法、硬體設備等方面帶來相當大的挑戰」。

李高峰強調,在人型機器人相關技術日趨成熟的背景下,許多以前無法想像的事情隨時都可能實現,「相較於半年前、一年前甚至數年前,我們都無法想像機器人能做出如此流暢的動作,這就是人型機器人技術持續進步的證據」。

然而,部分網友仍對人型機器人需透過遙控器操作一事表示質疑,認為這些參賽的機器人只不過是大型的「遙控玩具」。對此,中國信通院泰爾系統實驗室副總工程師劉泰提出辯解,強調與一般的遙控玩具相比,人型機器人內部安裝有極大量的傳感器,「他的背後是一整套 AI 大模型與運動控制模型的演算法,並非單純的遙控道具」。

有專家分析指出,此次舉辦的機器人格鬥賽,將對機器人的硬體性能、系統穩定與 AI 算法造成巨大的考驗。   推主 NiKITa 分享於 X

當地時間 25 日,世界首場機器人格鬥賽在中國杭州舉行,相關話題也引發世界各地的網友關注。   圖:翻攝自 騰訊網 每日經濟新聞

有專家分析認為,與以往的「翻跟斗」等行動測試相比,站上擂台格鬥對機器人的硬體設備、系統穩定以及 AI 算法都將造成巨大的考驗。   圖:翻攝自 騰訊網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