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醫學生,畢業後選擇投入替代役社會役,並在第一線參與生活扶助工作,讓我深刻體會到台灣長照需求的迫切與複雜。服務受傷軍士、年長者及失能家庭時,經常目睹家屬在照護與經濟壓力間艱難掙扎。「照顧不離職」成為許多家庭最直接的心聲。大家對2026年即將上路的長照3.0政策充滿期待,尤其關注納入年輕失能族群、長照智慧轉型等,政府將投入更多資源到長照,這些措施攸關他們能否獲得喘息機會與更優質的照護資源。這些親身經歷,讓我對賴清德總統與卓榮泰院長團隊推動的「健康台灣」政策產生更深刻的共鳴與期待。

我關注其中三項政策的落實進度,第一是「健康台灣深耕計畫」,五年投入489億元,聚焦優化醫療工作條件、多元人才培育、智慧醫療發展與社會責任醫療永續。除了由下而上提出方案的深耕計畫,還有其他政策措施,以護理人力為例,政府推動提升待遇、夜班津貼、三班護病比獎勵等多項政策,改善護理人員工作環境,讓基層護理師能安心留任,醫療照護品質也隨之提升。

話題延燒:防年長者肇事!交通部:3個月內討論高齡駕駛「強制加裝」ADAS

臨床上,年輕護理師因過勞與低薪離職的現象屢見不鮮,醫護人員待遇提升與醫療環境改善,是我們這一代醫事人員最殷切的期盼。健保點值的穩定與提升,對醫院經營與醫療品質至關重要,只有當醫護人員獲得合理待遇、醫療資源分配更公平,病人才有機會享受更細緻且持續的照顧。這是每一位站在第一線的醫療人員共同的心聲,也是我對台灣醫療未來的最大期許。

第二,「長照3.0」政策回應台灣超高齡社會的現實,長照3.0將擴大服務對象,強化醫療與長照銜接,並導入智慧科技與復能服務,持續推動「高齡科技產業行動計畫」。政府亦開放聘僱外籍看護工家庭可以使用多元長照服務,也可申請提供喘息服務補助,減輕家屬長期照護壓力。這不僅提升了長照服務的可近性,也讓長者能「在地老化」,維持生活尊嚴。則全人全齡健康照護的推動,讓不同族群都能獲得適切服務,安寧照護的強化也給生命末期的病人與家屬更多支持。

第三,發展智慧科技醫療,則讓我這樣的年輕醫學生對未來充滿希望。政府善用AI、雲端運算等前瞻技術,推動智慧醫療、精準健康、再生醫療等創新領域,協助醫療機構智慧化,提升重大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效率。「健康台灣深耕計畫」五年489億元的投入,支持醫療機構創新研發、人才培育與產業鏈整合,讓生醫產業成為台灣經濟的新支柱。跨域合作的推動,也讓醫學教育現場的我們有更多學習與實踐的機會,未來不僅能服務本地病人,更有機會參與國際醫療科技的發展。

台灣醫療體系當前仍面臨不少困境。高齡化加劇醫療與長照壓力,醫護人力流失、健保財務挑戰、偏鄉醫療資源不足等問題,都是我們必須正視的現實。許多醫護人員在過勞與低薪間掙扎,醫院經營也面臨健保點值波動與資源分配不均的挑戰。有長照需求的家庭則在照護與經濟壓力下苦苦支撐,等待更完善的社會支持。在這樣的背景下,「健康台灣」的推動,為台灣醫療帶來了現在進行式的正向改變,回應了第一線醫療人員與家庭的真實需求,也為台灣醫療體系注入了創新與希望。作為即將投入醫學工作的年輕世代,我期許自己能在這個充滿希望與變革的環境中,與所有醫事同仁一起守護國人健康,並讓健康台灣的願景持續前行。

文/林英彥(醫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