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俄戰爭全面開戰以來,和平談判的曙光始終難以突破煙硝。近期局勢再度轉變,俄羅斯總統普丁於 5 月 9 日凌晨 1 點 30 分罕見召開緊急記者會,公開指責烏克蘭違反「勝利日停火」與此前倡議的「能源休戰」,同時對歐洲多國使用「最後通牒語氣」與俄方對話表達強烈不滿。普丁當場提出,將於 5 月 15 日在伊斯坦堡啟動無前提條件的俄烏直接和平會談,並將與土耳其總統艾爾段協商細節,試圖為談判創造新平台。
而美國國務卿盧比歐也將於 5 月 14 日至 16 日到土耳其,除參加北約外長會議之外,也將監督俄烏雙方在土耳其的直接談判。
這場提議繞過了美國與川普本人,反映出俄方有意將談判主導權交給土耳其作為地緣平衡者。俄國總統助理烏沙科夫更進一步指出,會談應以 2022 年俄方提出的和平草案與「實地局勢」為基礎。此一說法引發烏克蘭強烈反彈,因所謂「實地局勢」實質上是要求基輔接受被佔領區現狀,形同變相投降。

與此同時,歐洲五國,德國、法國、英國、波蘭與烏克蘭領導人,已與超過 30 位歐盟與北約成員國首腦召開「堅定聯盟」領導人會議,透過連線方式共同簽署一項決議,要求自 5 月 12 日起全面無條件停火至少 30 天。該聲明強調,任何試圖設前提或片面停火的企圖,都是延長戰爭與破壞外交努力的標誌。
這份決議同時要求:
- 停火必須涵蓋海、陸、空所有戰線。
-
停火應在美國主導監督下實施。
-
此停火期將為真正外交談判創造空間。
-
同時強化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持,尤其是國防自主與武器共製計畫。
歐洲聯盟也宣布正在研擬第 17 套對俄制裁方案,若俄方拒絕全面停火,將擴大針對其能源產業(包括石油、影子船隊與石化產品)與銀行體系的打擊行動。歐方強調,持續凍結俄國境外資產並有效轉為支援烏克蘭的資源是現階段政策主軸。面對一邊提出「和談」,一邊持續強化軍事動員的俄羅斯,外界普遍解讀普丁此舉更像是對歐盟制裁與戰場壓力的戰略反制,而非真正的和平誠意。烏克蘭則回應會參加伊斯坦堡會談,但基輔強調「和平不能建築在佔領之上」,並批評俄方至今毫無撤軍意圖。
在這場外交與戰略的多方角力中,俄方仍堅持「先談再停」,而歐盟與烏克蘭則主張「先停再談」,雙方各執一詞,停火前景仍不明朗。但可以確定的是,隨著伊斯坦堡和平會談的倒數,全球將再度聚焦黑海邊緣這場關乎歐洲穩定、甚至全球地緣板塊再平衡的關鍵對話。

英國、德國、法國及波蘭4國領導人10日訪問基輔,並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會晤,並透過電話與美國總統川普達成共識,烏克蘭隨後宣布將對俄停火30天。 圖:翻攝自 安德烈·西比哈的X社群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