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四月上旬公布針對各國的「對等關稅」,試圖透過貿易戰來降低美國的貿易逆差,並呼籲各國派遣代表與美國政府談判。除了可能在 8 日正式達成貿易協議的英國外,代表中國的官員也預計在本周末與川普團隊官員展開貿易談判,試圖為美中關稅大戰畫下句點。然而,川普對中國展現的強硬態度,以及對關稅政策反覆改變的說法,都令許多民眾對關稅談判的結果感到擔憂。

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與美國貿易代表傑米森.格里爾(Jamieson Greer)預計本周末將在瑞士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等代表會面,並針對美中雙方的貿易與關稅衝突展開談判、該報導也將此次會議形容為「兩個超級大國 21 世紀迄今為止最嚴重的經濟攤牌」。

報導稱,由於川普發起的關稅戰,對全球貿易造成嚴重的傷害,全球各地的貿易商、投資者與消費者都希望美中官員能藉著此次會議,緩和雙方的衝突與對立情緒。然而,川普卻持續針對中國擺出強硬立場,甚至公開表示不會為了讓中國坐上談判桌,而先行撤回對中國的 145%高額關稅。

該報導指出,雖美國的經濟因川普關稅衝擊呈現負成長,市場供貨量也出現下滑跡象,但川普對關稅的信心並未因此減弱,反而越來越堅信對外國實施嚴厲的貿易制裁,是挽救美國經濟唯一「正確且有效」的做法。川普甚至在當地時間 6 日強調,急於進行會面的不是美國,而是中國,「不與中國進行貿易,我們也不會有任何損失」。

另外,據《彭博社》報導,川普在當地時間 7 日接受美國「Hugh Hewitt」電台訪問時指出,他計畫在此次與中國的貿易談判中,將前香港媒體大亨黎智英作為「針對中國談判的一部分」。該報導認為,川普在美中貿易談判啟動前刻意提起黎智英的相關話題,很可能引發中國方面的不滿,進而導致此次談判無法取得外界理想的結果。

《CNN》報導也進一步指出,由於川普經常反覆無常的調整政策,且可能隨時改變主意,不應將其對美國經濟的相關言論視為權威的表述。該報導認為,在美中兩國貿易衝突不斷加劇的背景下,美國經濟可能會面臨持續衰退的窘境,大量美國人在開始看到商店商品短缺後,可能改變立場要求川普修改貿易政策,甚至可能迫使其下台負責。「與中國的貿易談判,將是確定川普貿易戰是否能成功實現軟著陸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