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最高 145% 關稅,中國報復性反制,但製造業景氣急挫、出口企業搶單潮難掩長期隱憂。Temu、Shein 模式遭重擊,青年失業與房市空置惡化民生信心。官方再推補貼救經濟,卻恐難根治結構性問題。面對川普式關稅強攻,北京的真正挑戰,是內部矛盾與體制改革的壓力。
美國 4 月正式對多項中國商品實施最高達 145% 的懲罰性關稅,中國則反制對美國商品加徵最高 125% 的報復性關稅。受此影響,中國企業搶在關稅生效前加緊出貨,導致 3 月出口暴增逾 12%。
中國製造業放緩 2023年12月以來最低
然而,中國 4 月的製造業已出現放緩,相關指標降至自 2023 年 12 月以來的最低水準。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4 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降至 49.0,此指數若低於 50 即代表製造業萎縮。這個數值遠低於《彭博社》預估的 49.7,也比 3 月的 50.5 明顯下滑,當時還創下 12 個月以來新高。
保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Pinpoint Asset Management)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Zhiwei Zhang)認為說:「(中國)4 月製造業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走弱,明顯是貿易戰的結果,由於政策不確定性影響商業決策,未來中美雙方的宏觀經濟數據恐將進一步轉弱。」
高盛、野村:關稅若繼續 近1600萬工作機會面臨風險
高盛(Goldman Sachs)估計,若關稅長期持續,中國可能有多達 1,600 萬個工作機會面臨風險,主要集中在出口、批發與零售等產業。
中共在 3 月的關鍵政治會議上承諾,2025 年要在城市地區創造 1,200 萬個就業機會,並重申經濟成長率目標為 5%,與 2024 年持平。但多數經濟學家認為這項目標過於樂觀。
野村證券的研究報告指出,若中國對美出口減少 50%,將立即導致約 570 萬人失業。若考量長期連鎖效應,失業人數可能增加至 1,580 萬人。
美國重創Temu、Shein中國電商平台
對中國更雪上加霜的是美國於 5 月 2 日實施新規定,封堵原本讓低價商品可免稅進口美國的漏洞,這主要是衝擊中國企業。
之前超過九成進口美國的包裹適用「微量豁免」規定,凡商品價值低於 800 美元即可免稅。
但從 5 月 2 日起,這類商品將被課以 120% 的關稅或固定費率。這項變革預料將重創 Temu 與 Shein 等中國電商平台的商業模式。
中國經濟尚未復甦 內需與房地產仍低迷
其實,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自疫情以來一直未能完全復甦,現也正面臨內需疲軟與房地產市場長期低迷的雙重挑戰。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分析人士黃梓純(Zichun Huang)說:
「隨著外需降溫,中國經濟正面臨愈來愈大的壓力,儘管當局正加碼財政支出,但這難以完全抵銷不利因素,我們預估今年經濟成長僅有 3.5%。」
2024 年中國政府已推出多項強力刺激措施,包括降息與鬆綁部分購屋限制,企圖提振經濟動能。
由於美國高關稅帶來的衝擊,國際貨幣基金(IMF)、高盛與瑞銀(UBS)近期均下修對中國 2025 年及 2026 年的經濟成長預測,且無一機構預期中國能達成官方設定的成長目標。
中國外交部《不跪》 給其他被中國霸凌國家的示範影片 ?
面對各方看壞中國經濟,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宣稱,他對中國 2025 年達成 5% 的經濟成長充滿信心。
根據官方新華社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在上海主持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時呼籲,要主動因應國際環境變化,並「優化」經濟政策與發展布局。
與此同時,中國也加強宣傳戰。中國外交部在 4 月 29 日釋出影片〈不跪!〉,指控美國霸凌中國及其他國家。
中國非市場行為的自力更生
但是眾所皆知,中國的行為不像是一個面臨經濟重創風險的國家,習近平日前對外說:
「中國 70 多年來一直靠自力更生和艱苦奮鬥發展……從未靠過別人的施捨,也不怕任何不合理的打壓。」
習近平的信心部分來自中國對美國出口的依賴已不如 10 年前那麼高。
但事實是,川普的關稅與施壓,其實只是刺激了中國經濟本身「已存在」的痛點。房地產危機、就業不穩與人口老化讓中國人無法如政府所盼地積極消費。
崩盤的房市 中國空屋夠3億人住
中國有 14 億人口,理論上是個龐大的內需市場,但現實卻是人民並不願意在經濟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消費。造成這種情況的主因不是貿易戰,而是房市的崩盤。
許多中國家庭把畢生積蓄投入房地產,但過去 5 年房價卻暴跌。即便房市下滑,建商仍繼續在推出建案。中國國家統計局前副局長賀鏗 2 年前坦言:「最極端的估計是空屋夠 3 億人住。」
中國各省隨處可見未完工或無人入住的建案。一排排灰色水泥大樓,有的像廢墟,也有的裝潢完善、窗簾整齊、園藝精美,乍看像是新社區,但晚上沒燈,就能看出裡面根本沒人住。

(圖/中新社)
中產階級的憂慮 拿得到退休金?
建案遠遠超出實際購屋需求。5 年前,中國政府對建商借貸設下限制,但對房價與消費者信心造成的傷害已無法挽回。
根據路透社 2 月的調查,分析師預測今年房價將再下跌 2.5%。
然而,中產階級的憂慮不止於房價。他們擔心政府是否能提供足夠的退休金。未來 10 年間,將有約 3 億名 50 至 60 歲的勞工退休。
中國社科院 2019 年的估計指出,政府的養老金基金可能在 2035 年耗盡。他們也擔憂下一代是否能找到工作。數以百萬計的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
蓋牌的中國青年失業率
2023 年 8 月的官方數據顯示,城市 16 至 24 歲年齡層的失業率超過 20%。
自那之後,中國有一陣子不再公布青年失業率。
一直到後來調整統計模式之後才又開始公佈,2024 年 8 月官方青年失業率降至 18.8%,11 月的最新官方數據則為 16.1%。
另一方面,中國的產業型態不可能一夕之間從出口導向轉向全面內需導向。中國人民大學的聶輝華教授說:「在經濟下行壓力下,短期內內需不太可能明顯提升。要以內需取代出口,還需要時間。」
補助、補貼、提高薪資、休假福利⋯⋯ 能振興中國經濟?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趙明昊也說:「中國對與川普政府的談判本就沒有太高期待……真正的戰場在於中國國內政策的調整,例如如何刺激內需。」
為了振興經濟,中國政府宣布投入數千億人民幣,包括托育補助、提高薪資與休假福利,也啟動了總額 410 億美元的消費補貼計畫,針對家電、電動車等產品給予折扣。
但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教授認為說:「這種做法無法長久,我們需要的是長期機制,要開始真正提升居民可支配所得。」
對習近平來說,這件事相當迫切。他在 13 年前上任時所承諾的「共同富裕」,至今仍未實現。
年輕世代絕望 抗議事件大幅上升
習近平也很清楚,如今的中國年輕世代對未來感到絕望,這對中國共產黨可能構成更大的挑戰:抗議與社會動盪。
根據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旗下的中國異議監測(China Dissent Monitor)計畫指出,近幾個月因經濟問題引發的抗議事件大幅上升。
這些抗議都迅速被鎮壓並在社群媒體上被審查,因此目前對習近平而言還不構成實質威脅。
2012 年習近平剛上台時曾說:「只有國家好、民族好,每個人才會好。」這句話當時說得理直氣壯,因為那時中國的經濟崛起似乎勢不可擋。
過去 10 年來,中國在消費電子、電池、電動車與人工智慧等先進製造領域確實取得顯著成就。

(圖/CATL)
川普關稅和科技圍堵 打壞習近平布局
如今則是前景充滿不確定性,除了疫情之外,從川普第一任期歷經拜登到川普第二任期的各種關稅戰與科技圍堵可能打亂習近平的佈局。
例如,美國對中國出口關鍵晶片的限制,包括近期對輝達進一步設限就是為了遏止中國的科技野心。
儘管如此,中國製造業在基礎建設與熟練勞動力方面有數十年的優勢,美國企業短時間很難找到替代方案。
川普第一任期美中貿易戰 中國已尋求出口多元化
川普第一任期時,中國就開始尋求出口多元化。中國擴大與東南亞、拉丁美洲與非洲的關係。
此外,一帶一路倡議雖然充滿爭議,但也在某種程度上鞏固中國與南方世界(Global South)的連結。
這種多元化戰略開始獲得回報。根據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的數據,如今超過 145 個國家與中國的貿易往來超過與美國的數量。而 2001 年當時,選擇與中國作為最大貿易夥伴的國家只有 30 個。
美中關稅戰 傾銷惡性競爭再度衝擊東南亞?
隨著川普對盟友與對手都發動關稅攻勢,有人認為習近平能藉機顛覆美國主導的全球秩序,塑造中國作為穩定的替代貿易夥伴與全球領導者的形象。
關稅宣布後,習近平選擇東南亞作為首度出訪地點,意在拉攏因美國關稅而感到焦慮的鄰國。
不過,東南亞國家也會擔心原本出口美國的中國產品,轉而傾銷到自己的市場。2016 年川普加稅後,就有大量中國廉價產品湧入東南亞,重創當地製造業。
聶輝華說:「約有兩成的中國出口原本是賣到美國,若這些產品改轉往其他區域市場,可能引發傾銷與惡性競爭,甚至造成新的貿易摩擦。」
相關報導:
廉價商品衝擊當地產業 東南亞國家禁止大型中國跨境電商
廉價背後的黑幕:中國快時尚電商 Shein 的不透明、剝削勞工
繼抖音之後另一威脅:Temu帶來的多重危機
含有害物質 韓國封鎖中國跨境電商近2,000項商品網頁
中國跨境電商重創韓國 網購到實體 倒閉潮持續擴大
美中關稅戰 中國可以撐得比美國久?
此外,中國本身也在貿易戰前科纍纍。過去幾年,中國曾對其他國家實施貿易報復、公開經濟脅迫。
2020 年,澳洲要求調查武漢肺炎病毒的起源,中國認為這是針對中國的政治操弄,隨即對澳洲的紅酒、大麥加徵關稅,還以生物安全為由限制部分牛肉、木材、煤炭、棉花與龍蝦進口,導致部分澳洲出口品短時間幾近歸零。

照片中時任澳洲總理莫里森正努力推銷澳洲龍蝦及其他物產。
圖/Scott Morrison (ScoMo)
相關報導:
反擊中國經濟脅迫 G7將如何擬定策略?
繼葡萄酒、大麥和龍蝦後 中國再禁止進口澳洲活魚
說好的制裁呢?中國制裁澳洲失敗 轉向重建關係
澳洲國防部長馬勒斯(Richard Marles)4 月初表示,隨著美中貿易戰升溫,澳洲不會「牽著中國的手」一起走。因此,中國過去的作為可能會限制習近平當前的外交手腳,而且許多國家也未必願意在美中之間選邊站。
儘管挑戰重重,習近平可能還押注中國有本錢承受這場大國競爭中的經濟衝擊,比美國撐得更久。
整體而言,上次貿易戰讓中國出口市場多元化,這次則讓中國回頭審視自身的結構性問題,對中國來說是否能脫困,主要還是看北京的應對,而非單看華府的態度。
作者:艾格姆,報呱特約主編。
本文轉載自報呱
相關報導:
2025/04/12 硬脫鉤 美中關稅戰:美國高物價? 中國進入大失業潮!
2025/03/29 隔山打中國 川普推「間接關稅」 買委內瑞拉石油的國家再加25%關稅
2025/01/25 川普擬加徵中製商品10%關稅 美國商會:美企考慮遷出中國 創歷史新高
2025/01/18 川普 2.0:關稅權力的隱憂 貿易戰蓄勢待發?
2024/12/31 川普2.0要如何應對中國?《外交事務》籲認真考慮關稅計畫
2024/12/14 因應川普2.0關稅戰 中國放貶人民幣甚囂塵上
2024/12/01 川普關稅 2.0 在中國投資企業首當其衝
2024/12/01 在中國傷口繼續灑鹽 川普「對等關稅」的鐵拳
參考來源:
2025/04/30 Reuters China manufacturing activity plummets amid Trump tariff war
2025/04/30 The New York Times Chinese Factories Slow in Early Sign of Trade War’s Toll
2025/04/30 Reuters China manufacturing activity plummets amid Trump tariff war
為了粉飾,中國將以往稱作「失業」的,改稱為「靈活就業」。 翻攝自 X 李老師不是你老師

川普重返白宮後揮舞「關稅大槌」,猛烈打擊中國出口。 圖/ChatGPT生成

中國跨境廉價電商平台Temu、SHEIN。 翻攝自 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