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主導的「拉姆施泰因旗幟 2025」(Ramstein Flag 2025)戰術空中演習中,荷蘭空軍與美國國防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成功展示了 F-35「閃電II」隱形戰機的即時數據共享與跨軍種協同打擊能力。

這次演習是首次於美國境外實現 F-35 機密數據的實時傳輸,被視為第五代戰機作戰效能的重大里程碑。演習期間,一架 F-35 戰機自荷蘭呂伐登空軍基地(Leeuwarden Air Base)升空,在模擬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環境下執行任務,精確定位敵方地面目標並進行目標識別。

該戰機透過臭鼬工廠(Skunk Works)開發的開放系統網關與先進數據鏈,將收集到的即時情資傳送至荷蘭本土開發的「Keystone」指揮與控制系統,進而下達給火箭砲部隊,完成對地目標的精確打擊。

地面火箭砲系統發射導彈(示意圖)。 圖 : 翻攝自騰訊網/兵器評論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指出:「火箭砲攻擊了地面目標並確認成功擊落(目標),有效完成了閉環攻擊。」此次演習驗證了 F-35 不僅能作為高性能戰鬥平台參與空中作戰,更具備作為戰場核心資訊節點的能力,扮演如美式橄欖球中「四分衛」的角色,統合感測與打擊資源。

F-35 的戰場價值體現在 2 大優勢上:首先,憑藉其全向匿蹤能力、先進航電與高端傳感器,使其可於高威脅環境中執行任務;其次,其強大的網路化作戰能力,能同時作為傳感器平台與射手,迅速將戰場資訊共享至友軍單位,提高聯合部隊的整體作戰效率。

此次與 F-35 協同運作的並非防空系統,而是地面火箭砲部隊,顯示出 F-35 已不再局限於空優作戰角色,更是聯合作戰中貫穿「感知—指揮—打擊」鏈條的核心節點。洛克希德‧馬丁補充:「透過解鎖 F-35 的海量數據,臭鼬工廠作戰指揮中心使盟軍防空與反導系統能接收精確目標情報,進一步提高探測、跟蹤與擊殺的能力。」

這次演習展現出 F-35 跨國跨軍種協同的潛力,也象徵著未來戰爭模式正從單一武器平台競爭,轉向高度資訊整合與網絡指揮的多維戰場體系。對於台海或其他潛在衝突熱點而言,這類以數據為核心的作戰能力,無疑將成為影響戰局勝負的關鍵因素。

F-35 首次完成全球首次由飛行中的F-35戰機向美國以外的指揮控制(C2)系統即時傳輸機密數據的測試   圖 : 翻攝自基地雜談 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