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部分商品關稅稅率累積高達 245%,震撼全球市場,中國則揚言「奉陪到底」。然而,川普近日透露,考量過高的關稅恐抑制美國消費市場,不排除未來暫停調高、甚至下調部分關稅,並希望在未來 3~4 週內能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

儘管川普對談判持樂觀態度,但根據《路透社》引述消息指出,美中高層間的溝通目前並不順暢,協議進展仍存在變數。與此同時,川普的關稅政策已對全球製造業與勞動市場帶來衝擊,裁員潮正從美國蔓延至全球。

▲瑞典汽車品牌 Volvo 宣布,計劃未來三個月內在美國 3 座工廠裁撤 550~800名員工。 圖:翻攝自 微博

瑞典汽車製造大廠 Volvo 集團近日宣布,因應市場需求減弱與未來經濟不確定性,計劃於未來 3個月內,在美國三座工廠裁撤 550~800名員工。此次裁員範圍涵蓋賓州馬康基(Macungie)的 Mack Trucks 工廠、維吉尼亞州的都柏林(Dublin)設施及馬里蘭州哈格斯敦(Hagerstown)工廠。

Volvo 表示,全球貿易環境的不穩定,包含關稅政策、貨運價格波動及潛在法規變動,導致重型卡車訂單大幅下滑,公司不得不調整產量並進行裁員,以應對市場變局。

而受到川普政策直接打擊的,還包括中國企業。快時尚電商「SHEIN」的供應鏈重鎮「SHEIN 村」——位於廣東番禺的工廠,因美國取消 800美元以下免稅進口政策並加徵關稅,訂單量驟減,有工廠訂單幾乎歸零,員工人數減半,整體訂單僅剩去年的五分之一至十分之一。

▲許多中國電商平台積極拓展海外,將中國的廉價產品銷至海外,SHEIN 為其一。 圖:翻攝自 @GBA_Watch X 帳號

同時,外資企業在中國的裁員潮也愈演愈烈。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2024 年外資企業在中國的聘僱人數較去年大減 15%,跌破千萬人,創下自 2009 年以來新低。包括德國福斯、美國思科、日本豐田與本田等跨國企業,均因勞動成本上升、經濟放緩及關稅壓力而縮編或撤資。

製造業與物流業同樣面臨轉型陣痛。根據匯豐銀行(HSBC)調查,約 73%製造商與 75%物流公司預期,關稅政策將對財務表現造成負面影響,許多企業已開始調整供應鏈或尋求開拓新興市場,以降低風險。

▲美國汽車製造商 Stellantis。 圖:翻攝自 x

此外,美國汽車製造商 Stellantis 也宣布,因川普政府對加拿大與墨西哥進口產品的關稅政策衝擊,將暫時裁減約 900名美國工廠員工,影響範圍涵蓋密西根州的 Warren Stamping、Sterling Stamping 工廠,及印第安納州的 3家工廠。加拿大安大略省的 Windsor 工廠與墨西哥 Toluca 工廠也同步暫時停工,波及數千名員工。

分析指出,川普政府的關稅策略已經讓長達 75 年的全球貿易體系受到動搖,企業信心受創,經濟學家也紛紛上修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評估。在貿易戰未見停火跡象下,全球產業恐怕還得面對更長時間的震盪與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