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應對可能與中國、巴基斯坦爆發的衝突,印度近年來也提高對軍隊現代化的重視程度,甚至多次向法國購買先進的「陣風」戰鬥機。然而,有美媒發布報導指出,由於印度先前在戰略上存在優柔寡斷與短期主義的傾向,印度軍隊幾乎處於「對未來挑戰毫無準備」的狀態之中。印度空軍甚至可能因缺乏「數百架先進戰機」,而失去對周邊國家的威懾能力。

根據《彭博社》報導,雖然印度近期通過了最新的採購方案,決定向法國購買 26 架陣風戰機,但印度軍方可使用的戰機數量處於「嚴重的短缺狀態」之中。報導稱,目前印度海軍的 2 艘航空母艦,僅能搭載 40 架老舊的俄製米格-29 K 戰機,其中甚至可能有一半「無法立即使用」,直接展現了印度軍方嚴重的戰備缺乏問題。

該報導指出,與印度海軍相比,印度空軍的真實情況更為悽慘。按照印度軍方的規劃,印度空軍應該最少擁有 42 個飛行中隊,每個中隊應部署 18 架飛機,但目前印度卻僅有 32 個飛行中隊,且部分中隊還未滿足部署 18 架戰機的條件。同時,部分印度空軍的老式米格-21 也面臨退役問題,該報導預估印度空軍到 2030 年,可能只剩下 25 至 26 個飛行中隊,質疑印度空軍根本不具備維持現有戰力的能力。

米格-29 戰機。 圖:翻攝自 貓哥工作室

該報導分析認為,印度空軍在短短數十年內,從原本因戰備充分而感到自豪逐漸退步成戰備不足的主要原因,與該國國防規劃人員的膽怯,以及政府不願承擔軍事現代化的政治、經濟成本有關。

報導稱,由於印度總理莫迪 ( Narendra Modi ) 的財政政策偏向保守主義,大多資金用於公民的養老金計畫,導致印度國防預算資金十分有限,「就連 26 架陣風戰機總價的 74 億美元 ( 折合新台幣約 2403.19 億元 ),都大幅超出了印度的國防採購預算」。

另外,負責生產印度國產戰機的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也因無法滿足軍方需求,遲遲無法完成國產戰機的研發,實際交付日期也不斷後延。該報導強調,如果印度不徹底改變國防策略,該國空軍將面臨缺乏數百架戰機的窘境,「未來恐怕難以維持對周邊國家的威懾能力」。

印度維克拉瑪蒂亞號與維克蘭特號,以雙航母戰鬥群的模式,參與「米蘭 2024」多國海軍演習。 圖 : 翻攝自疏密院十號

報導稱,印度方面必須釐清自己到底缺乏多少先進戰機、先進戰機必須擁有何種程度的戰鬥水準、印度國產戰機是否能如期實現生產並「湊合著」用十年。另外,該報導也認為,印度必須確定採購戰機的方向,「究竟是繼續使用俄製戰機,還是向川普政府購買美製戰機,或是加大對法國陣風戰機的採購,又或是考慮其他歐洲國家生產的戰機」。

該報導總結認為,印度目前已經無法透過緊急、零散的軍事採購案,解決目前戰力短缺的問題。該報導強調,印度空軍需要透過他國提供的指導與掩護,在未來數十年內完成戰機技術轉讓,並將戰機生產的供應鏈本地化,才可能改善戰力不足的現狀,「印度不應在繼續拖延,必須立即做出明確的則,否則未來將在地區衝突中淪為弱勢」。

在印度國防預算有限、老舊戰機不斷退役以及國產戰機面臨瓶頸的因素的影響下,印度空軍目前缺乏「數百架」戰機,短時間內恐難以填補這個巨大的坑洞。圖為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開發的印度國產光輝 ( Tejas ) Mk-1A 戰機。   圖:擷自 X帳號@Ray70409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