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美國對等關稅衝擊,總統賴清德投書《彭博社》,提出四點因應,包括願意在互惠基礎上以零關稅進行談判、擴大對美能源、武器等採購、增加對美投資量能,並致力消除台美之間非關稅的貿易壁壘等。經濟部長郭智輝今(10日)也表示,盤點政府加上國營事業部分,規劃未來10年可以對美擴大採購2000億美元,且這沒有加入民間採購的部分,將以此增加對美談判的誘因。
郭智輝上午於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備詢期間,國民黨立委楊瓊瓔問及,美國總統川普突然對高關稅喊停的因素是什麼?郭智輝回應表示,這是美國的談判手段,我們只能提因應辦法。4月9日就有70多個國表態願意和美國談,相信美國很難在短期內就做出正確判斷,所以美國願意跟希望談判的國家在90天內慢慢談完,美國主要還是針對中國,而對於願意和美國談的國家,就不會讓這些國家馬上受到困擾。
楊瓊瓔表示,這是美國的談判技巧,應該也跟美國金融市場、債券市場的壓力有關,而現在進入90天豁免談判期,最重要的還是要釐清美國想要什麼,台灣該有什麼主張,而台灣何時可以展開與美談判,多久可以加速?
郭智輝則說,他認為台灣的狀況相對簡單,因為我們跟美國是相當友好的兩個國家,台美在科技產業上更是完全互補的,這是比較好談的,台灣也很早就表示願意跟美國談判,所以台灣會在第一波談判之中,至於30天還是60天內談,美國有美國的判斷,目前還不確定,但他們會根據各種情境作出推演。
楊瓊瓔再追問,賴清德投書外媒的內容,提到我國要加大對美採購,包括能源、工業、農業等,預估談判金額有多大規模?郭智輝回應,大概預估,盤點政府加上國營事業部分,應該有2000億美元可以談,規劃10年可以買進2000億美元,這還沒有加入民間採購部分,民間部分還在整合,這樣一包去跟美國談可能更能有誘因。
楊瓊瓔也提到對美天然氣採購能否擴大到3成的訊息。郭智輝坦言,方向應該是這樣,除了對美採購天然氣加至3成,也有其他科技類的能源,以及發電用的發電機。另外,若廠商有意願一起加入投資美國國家隊,政府就協助他出海落地;但國營事業不一定赴美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