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陵電子董事長吳思鍾今(8)日接受《CNEWS匯流新聞網》政論節目《中午來開匯》主持人黃光芹專訪。面對美國總統川普對台祭出32%高額關稅,吳思鍾指出,美方政策核心在於徹底遏止貿易逆差與拉回半導體產業。他直言,川普是多年來唯一真正面對美國財政赤字的人,並批評台灣政府未深入理解問題本質,導致政策、對策無法對症下藥,反而誤判形勢。
吳思鍾回顧過往經驗並說明,美方態度一向以自身利益為出發點,美國從1985年起針對日本展開半導體貿易限制,祭出百分百關稅與強硬制裁,目的僅為奪回科技主導地位。當時台、韓也遭池魚之殃。他直言,美國人的思維不是「我要變強」,而是「你不行,我就打你」。
台灣企業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遷徙歷程,吳思鍾親身參與、觀察深刻,提到從東南亞投資受限於人才不足,轉往大陸時雖資源匱乏,卻因教育體系相對完整,而成為可行解方。他感慨,美國始終未思考如何解決自身問題,最終仍未抑制住逆差,而川普雖令人不滿,但卻是美國第一個真正面對財政赤字的人。
關稅政策背後的數字並非精算,吳思鍾指出,美方對台貿易逆差達739億美元,依其粗略計算「減半公式」,即折算為32%稅率,但貿易逆差巨大背後與台灣近年台商回流、半導體出口擴大密切相關,他說:「台灣今天是最倒楣的時候,就在這個最高點,美國當然下手。」
對比韓國與日本的處境,吳思鍾指出,台灣被課徵的比例更高,之前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的努力也形同白費,川普與美國政府未將這些讓步納入考量。他直言:「川普的商業部長甚至說還不夠,通通要拉回來。」
吳思鍾進一步指出,美國最在意的兩件事,就是「貿易逆差」與「半導體」,認為後者是今日最有機會掌握的關鍵技術,勢必會成為壓力重點。他提醒:「台灣應該要有一個體悟,千萬要認識美國!」
吳思鍾提醒,台灣必須體悟到美國思維與東方不同,「川普表面讚美,轉身商務部卻說整個都要拉回去」,並分享創業初期與美國猶太裔客戶互動的經驗:「你給他10元,他會問你口袋裡還有多少,一併拿來。」他以此形容美方談判風格,並強調關稅目標只有一個「產業到美國」。
吳思鍾認為,政府若未看清問題本質,即使公開資訊也無法解決,「真正問題是人不對、方向也不對。」吳思鍾指出,現行國安會議體系中缺乏真正懂經濟的人,對產業結構、關稅政策與科技供應鏈無深入了解,他憂心政府難以應對當前挑戰。
針對近期政府提出的880億元特別預算與「關稅從零開始談起」構想,吳思鍾表示肯定政府願意公開政策過程,以前蔡英文政府很多都是沒公開就決定了,現在賴清德政府有公開是進步,但公開不等於解決問題。他直言,真正問題在於「人不對」,特別質疑國安會議的決策核心是否真有人懂經濟。
吳思鍾指出,經濟部長郭智輝雖非完全內行,但已是相對接近產業的角色,卻未被充分授權處理這次關稅議題。他批評,晶片外交與技術讓渡等錯誤政策,來自過去國安幕僚,而今面對川普2.0的重大挑戰,卻仍由錯誤的人主持,令人擔憂。
談及外界建議由前總統蔡英文或現任副總統蕭美琴擔任談判代表,吳思鍾直言,「經濟不是她們熟悉的領域」,尤其晶片科技議題高度專業,非憑英語講得好即可駕馭。他強調,談判涉及產業數據、企業痛點與法規環境,應由真正懂產業的人參與主導。
吳思鍾回憶當年身為電電工會理事長時,曾代表企業界搜集資料與中國官方協商,親自會見李鵬總理、副總理與各部會首長,針對匯率、勞動法令與台商財產安全逐項提出,展現民間談判的務實精神。他指出,當時正因談得清楚,大陸翌年即修法制定《台商投資保護法》,顯示精準溝通與真誠協商的重要。
吳思鍾說,政府扮演的角色很重要,當時與中國談判時,曾坦率直言:「我們過來,是因為美國逼迫台幣升值、台灣製造不再獲利」,並當面呼籲對岸應持續穩住人民幣匯率,以避免台商被迫再次外移。他表示,「大陸是堅持了很多年,才讓大家在那邊穩定投資。」
如今面對川普新一波關稅戰,吳思鍾語重心長提醒:「不管你跑到哪裡,都逃不掉」,關鍵在於成本精算與制度談判。他說,美國勞力成本是台灣3倍,且不一定願意加班,未來若真搬到美國,還不見得比在台灣付關稅更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