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全面發動藍委大罷免,國民黨啟動下鄉宣講,高雄市黨部原訂3月27日晚上在三鳳宮舉辦首場政策說明會「頭家不爽,一起站出來」廟口開講,傳出青鳥打爆電話施壓,三鳳宮被迫取消租借場地,後來地點更改至五甲龍成宮。雖然青鳥也嗆聲繼續出征,甚至揚言要攜帶「可以一次斃命的物品」到場,但龍成宮頂住壓力,並未因此畏懼退縮,順利讓國民黨舉辦宣講晚會,不但獲得多數民眾稱許, 也進一步提高在不同顏色政治人物中的公信力,有逐漸取代三鳳宮成為「新民主聖地」之勢。
傳統道教信仰在台灣民間根深柢固,廟宇管理委員會成員也大都由地方仕紳擔任,台灣光復後,國民政府來台實施地方自治,開放候選人前來造勢,也形成一種新的廟口文化,廟埕也逐漸成為參政者發表政見的最佳場所。以高雄而言,三鳳宮可說是早期最名聞遐邇的民主聖地,每到選舉往往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不少候選人也都會來參拜。

三鳳宮初建於明鄭永曆27年(1673年),迄今有長達352年的歷史,舊名「三鳳亭」,所奉主神為中壇元帥,是南台灣著名的道教聖地,也是高雄市最具代表性的廟宇之一。原廟址在建國三路上,1964年道路拓寬時,遷至今河北二路現址,1971年後重建完成,正式更名為「三鳳宮」,也成為全台灣規模最大的哪吒三太子廟。
三鳳宮廟前有個上千坪的大廣場,在早年戒嚴時期,是許多當地人聚集、談論時政的地方,不分立場都可以到廣場前高談闊論。黨外市議員候選人顏明聖曾在三鳳宮演講,戴振耀也曾在此張貼聲援余登發的海報,三鳳宮因此贏得民主聖地的稱號。民國六十年代,當時的高雄市長選舉候選人王玉雲,也曾帶著家小在三鳳宮太子爺面前斬雞頭、立重誓,從此三鳳宮盛名遠播,也成了高雄市候選人聲望的測候所。

解嚴後,三鳳宮依然是競選活動、候選人參訪行程重點,不僅市長、市議員,層次甚至拉高到總統級。2008年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南下高雄Long Stay五天,其中一晚就夜宿三鳳宮;民進黨總統提名人謝長廷也曾到三鳳宮上香。2016年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選前掃街由三鳳宮出發,2024年總統大選,國民黨的侯友宜和民眾黨的柯文哲也都親自來三鳳宮參拜。
五甲龍成宮前身源起於清宗光緒12年(西元1886年),當年庄民欲壯神威,將媽祖、清水祖師及戴府元帥等三尊神像合祀於草壇,以「三境主」尊稱之,並翻修為小廟。1928年檀越鄭發、蘇植等12人決定集資建造大廟,請示三境主,奉神示挑選一片竹林地建廟,三境主並降筆稱「本庄居山尾,如『龍』匯集,又得鳳山溪流過,山水相聚,為風水寶地,一甲子後必有大『成』」,勸信徒在本地墾殖,足以富傳子孫。」最後神靈稱已請得玉皇上帝旨意,命名「龍成宮」。

雖然龍成宮歷史僅有百餘年,但1988年歷經五年重建後金碧輝煌,佔地約2500坪,採用現代建築格局,廊柱、神龕、藻井、木雕、石工、彩繪等,無論做工與建材,均為一時之選,從遠處望去,高聳的廟脊成為五甲顯著的地標。再加上「龍成宮」台語諧音為「攏成功」,喻意相當吉利,不但一般民眾,政治人物更喜歡來參拜沾喜氣,尤其選舉時更是候選人首選的造勢場地。
三鳳宮過去確實在政治上極力維持中立,藍綠政治人物辦活動來者不拒,但這次國民黨高雄市黨部政策說明會場地風波,雖然三鳳宮否認受到外界施壓,而是國民黨申請租借場地目的與圖卡文宣不同,果真如此,只要國民黨更改圖卡與文宣,依然可以繼續租借,畢竟站在廟方立場,既然對外開放場地,就不應有政黨、顏色之分,否則就乾脆表明不歡迎所有政治人物來辦活動不就得了?況且此例一開,未來如果國民黨申請在三鳳宮辦活動,青鳥又如法炮製,廟方到底借是不借?是不是又屈服在壓力之下?

國民黨龍成宮廟口開講當晚人潮爆棚,而且現場氣氛熱烈,連市黨部都感到意外,據國民黨前青年部主任陳冠安統計,龍成宮開講的網路流量驚人,不算短影音,臉書直播藍營黨公職加起來大概16萬、YouTube各大平台則是38萬,「比特王」、「內門起義」兩支流量分別達30萬和17萬超過20分鐘的長影音,加起來就已經突破百萬!
國民黨在高雄反惡罷士氣大振,背後或許青鳥的功勞不小。政治本來就是各自表述,民主更是容許人人有發言的自由,高雄人好打抱不平,一向看不慣有人被欺負,柯志恩已經把場地從三鳳宮臨時改到龍成宮,竟然還有人不放過,放話要繼續打爆電話,甚至不惜威脅攜帶危險物品鬧場,就是要讓說明會辦不成,青鳥就算對國民黨再不爽,這種過激的行為,恐怕已經踩到大多數高雄人的底線,有人可能轉而同情比較弱勢的柯志恩,這也不禁令人想起七年前的韓流是怎麼吹起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