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國家通訊韌性,政府三軌打造「台版星鏈計畫」!本刊調查,台灣第一顆自主低軌通訊衛星將採國際合作,衛星本體由台灣打造,另耗資8.8億元向美國外購「通訊酬載」,由美商CesiumAstro得標,因屬高機敏技術,川普政府近日已點頭放行出口許可,預計2027年可發射升空。

此外,國家發射場拍板落腳屏東九棚村,台灣將誕生第一個太空村,有望迎來火箭觀光,加上正籌辦的首屆台灣盃火箭競賽,參賽對象主要是中學生,創亞洲先例,台灣正步步朝「競逐太空」目標前進。

「我們立定目標,要讓台灣成為無人機民主供應鏈的亞洲中心,也要發展下一個世代通訊的中低軌道衛星,進軍全球太空產業。」總統賴清德去年上任就職演說宣示要「競逐太空」,更強調發展中低軌道衛星,而政府自2019年起推動的第3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除了原核定的10年251億元,因應全球太空發展趨勢,更預計再加碼投入4百億元。

總統賴清德上任時宣示要「競逐太空」,攸關國家通訊韌性的自主低軌通訊衛星成關鍵。(總統府提供)

 

獲美奧援 二年後升空

受烏俄戰爭啟發,攸關國家通訊韌性的低軌衛星,更成為重中之重,國科會尋求國際合作建構「低軌衛星鏈」,最近取得美方援助,其中關鍵的衛星通訊酬載(Payload)元件,出口許可已在近日獲川普政府拍板定案。

為替「台版星鏈計畫」打頭陣,本刊掌握,國家太空中心(TASA)已匡列8.8億元打造台灣第一顆B5G(Beyond 5G)自主低軌通訊衛星,將採國際合作,由於台灣技術已成熟,故衛星本體採自主打造,再外購「通訊酬載」以汲取國外經驗,並確定由美國衛星通訊先進酬載系統商CesiumAstro得標,預計2027年可發射升空,也替台灣下一個世代的通訊方式提前部署。


【點擊看完整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