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近經濟趨緩,急需吸引外國企業投資。然而在中國工作的外籍人士被拘留案件太多,加上司法系統不透明,已導致來自日本以及其他國家的公民大幅減少,使北京陷入外國企業「離開中國」的困境。

日本《每日新聞》報導,自2014年中國頒布反間諜法以來,至少有17名日本公民在中國被拘留,5人迄今仍無法回國。

此外,2024年發生的一系列針對日本公民的攻擊事件造成人員傷亡,極大動搖了中國作為一個相對安全國家的認知。

隨著春季輪調季的臨近,「我認識的外籍人士要回國了,但聽說沒有繼任者」、「歡送會如期舉行,但歡迎會很少」等評論在北京的日本社區中屢見不鮮。

日本外務省《海外日本人統計數據》明顯顯示,居住在中國的日本人人數減少。截至2024年10月,預計數量約97,538,較上年減少4.2%,跌破10萬大關。中國長期以來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日本海外居住地,但現在已跌至第三位,並被澳大利亞取代。

日本企業和政府官員認為,其中涉及多種因素。除了中國經濟停滯之外,企業還出現了將工作外包給本地人員、減少外派人員數量的趨勢。在這些結構性變化中,因間諜指控和攻擊而拘留日本國民的情況日益複雜化,給私營部門的交流帶來了挑戰。

報導指出,習近平領導階層迫切需要外國投資和商業來振興國內經濟。國家領導人會見外國企業負責人,宣傳中國對外開放。

然而,中國當局一方面急著吸引外國公司和人才,一方面又以「國家安全」為名加強控制,鼓勵公民舉報間諜活動並給予金錢獎勵。就像同時踩油門和煞車一樣,自相矛盾。

習近平在2月底的會議上提出,要把政治安全放在第一位,堅決維護政權安全,顯示一黨專政穩定第一的基本立場沒有改變。

中國這種又要外國人才與資金,又要嚴打外國人的作法帶來很負面的結果。一位接近日本政府的消息人士指出:「除了企業界對中國敬而遠之外,許多日本研究人員也都出於擔憂而避免前往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