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戰區》網站近日發表分析文章指出,隨著中國在南海構建更完善的預警機體系,美軍隱形戰機的優勢正逐步減弱,未來包括 F-35 戰機和 B-21 轟炸機在內的先進隱形飛機,可能不敢輕易進入南海空域。

據軍事專欄《空天力量》報導,美媒推斷這一趨勢的關鍵,來自於中國偵-9 無人機在南海的出現。該型無人機憑藉強大的隱形目標探測能力和長時間續航特性,能夠全天候執行高效戰備巡邏,填補了中國南海監控體系的「最後一塊短板」。

換言之,當美軍 F-35A 等隱形戰機試圖悄然進入南海時,它們可能會在偵-9 的監控範圍內暴露行蹤,使美方所依賴的隱形技術優勢受到嚴峻挑戰。

除了偵-9 等高科技無人機,中國還在南海建立起一套嚴密的防空反導體系,包括雷達站、海基平台、空基預警機等,構築起一張覆蓋空海的「天羅地網」。

解放軍空警預警機。 圖 : 翻攝自空天力量

而這一系統不僅僅是被動監測,還具備極強的快速應變能力,能夠在短時間內根據威脅程度做出最優防禦部署,對於任何試圖在南海施加軍事壓力的外部勢力而言,構成了更為強大的威壓。

另一方面,美軍近來在亞太地區調整轟炸機前線部署,顯示其對區域局勢的變化已有所警覺,但應對措施似乎準備不足。這種被動調整,也凸顯了五角大樓在面對中國日益強化的防禦體系時,戰略適應能力的局限性。

隨著技術進步,中國軍方在信息化作戰領域已取得突破性進展,透過構建廣域監控網絡與多層傳感器融合,能夠更精確地捕捉隱形飛機的活動跡象,提升早期預警能力。這一發展使中國在南海的制空權競爭中占據更大優勢,也迫使美軍在未來行動中必須重新審視戰略與部署。

美軍F-35隱形戰機。   圖 : 翻攝自空天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