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長庚醫院最新臨床研究顯示,運用特殊磁刺激技術治療自閉症患者,不僅能顯著提升社交認知功能,效果更可維持4週。研究同時發現,該技術對改善患者固執行為、情緒調節和適應功能亦具潛力,且無重大副作用。這項突破性發現已於2024年9月獲國際頂尖期刊《Psychological Medicine》刊登。

自閉症發生率約1%-2%且逐年攀升,患者普遍面臨社交溝通障礙、固著行為等困擾。林口長庚兒童心智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倪信章表示,患者在成長過程中常遭遇人際關係、情緒調控、課業學習和生活自理等多重挑戰,需要家庭、學校及社會的充分理解與支持。目前治療以行為治療為主,但效果有限且個別差異大。藥物治療雖可緩解焦慮情緒或改善專注力,卻無法改善社交溝通等核心困難。

研究團隊在各單位支持下,持續探索自閉症生物性治療方式,重點研究包括背外側前額葉、後顳上溝及右側前額下迴等腦區。其中,背外側前額葉與執行功能、情緒調節及固執行為相關;後顳上溝及右側前額下迴則與心智理論(將心比心的能力)相關,被認為具有治療潛力。

倪信章醫師指出,這項創新療法採用已故長庚大學黃英儒教授改良的Theta叢集性經顱磁刺激術。此技術利用物理學中電場與磁場相互作用原理,以非侵入性方式影響大腦功能,已在多國獲准用於鬱症治療,且大幅縮短治療時間,提高安全性與可行性。

研究招募60位8至30歲自閉症患者進行隨機雙盲臨床試驗,以Theta叢集性經顱磁刺激術刺激右側前額下迴。治療每週2次,每次僅需5分鐘,連續8週即可見效。研究結果證實,治療組患者的社交認知功能顯著優於對照組,且效果可維持4週。

倪信章醫師強調,考量自閉症患者臨床表現差異顯著,單一腦區治療可能無法適用所有個案。研究團隊將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國家衛生研究院及長庚醫院支持下持續探索,期待未來獲得正式治療許可,為自閉症患者及家庭帶來更多希望。

林口長庚醫院研究顯示,磁刺激技術可提升自閉症患者社交認知,這項突破性發現已於2024年9月獲國際頂尖期刊《Psychological Medicine》刊登。   圖:長庚醫院 /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