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俄羅斯曾經的「防空王牌」, S-300 防空系統受到許多國家青睞,中國甚至花費近 30 億美元 ( 折合新台幣約 980.67 億元) 購買。然而隨著科技不斷進步, S-300 已經逐漸過時,近年甚至頻繁傳出遭到單方面痛打的消息。有中國專家表示,為了避免千億資金「打水漂」,中國只能想盡辦法,對 S-300 進行升級。

《騰訊網》國際專欄作者「藍星筆記」指出,近年來, S-300 的戰績越來越糟糕,早已從「防空王牌」的神壇上跌落,甚至可能已經成為俄烏戰場中的「活靶」。「藍星筆記」表示,俄軍於 2022 年 6 月,曾利用超低空突防戰術,避開烏克蘭部署的 S-300 雷達探測,對烏軍陣地發起精確打擊,摧毀超過 10 套 S-300 發射裝置,「比起 S-300,更多俄軍戰機是被美國援助的刺針防空飛彈擊落」。

另外,在 2018 年敘利亞戰爭中,敘利亞的 S-300 防空導彈也並未成功偵測以軍 F-16 ,無法阻止首都大馬士革遭轟炸的命運。亞塞拜然甚至在 2020 年,利用價值 500 美元(折合新台幣約 1.63 萬元)的民用無人機掛著手榴彈,直接將 S-300 炸成廢鐵,「這都是近幾年 S-300 遭到痛打的真實歷史」。

俄軍發射導彈。 圖 : 翻攝自俄羅斯國防部

「藍星筆記」引用中國軍事專家王騰的分析文章稱, S-300 的雷達系統自 1980 年代起就幾乎沒有進行過升級,目標也主要針對「高空高速目標」,幾乎無法偵測低空的戰機或無人機,在現代戰爭中已經難以發揮防空能力。另外,隨著電子戰技術不斷發展,抗干擾能力不足的 S-300 也幾乎無法發揮原先的戰力,最高 200 公里的射程很可能在敵軍的干擾下縮水至不足 50 公里,「現階段已經基本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藍星筆記」表示,面對逐漸遭現代科技淘汰的 S-300 ,中國軍工專家只能想辦法進行升級,避免過去的投資遭到浪費。「藍星筆記」也指出,中國國產的「紅旗-9 」防空系統,就是在「逆向研發」 S-300 的過程中取得的成功,「如果沒有 S-300 的技術累積,就不存在紅旗-9 的『彎道超車』」。

「藍星筆記」稱,目前中國仍計畫繼續使用 S-300 ,準備將其與紅旗-9 、紅旗-22 等防空武器組成防禦網,利用其他防空武器補足 S-300 較為不足的缺點。另外,中國軍工專家也成功改善了 S-300 的雷達,不但將抗干擾能力提升 3 倍,更能透過與預警機配合,鎖定隱身中的殲-20 戰機,「老舊的裝備經過升級後,仍有機會在現代戰場中發光發熱」。

中國透過對 S-300 進行「逆向研發」,最終推出國產的「紅旗-9 」防空系統。   圖:翻攝自 藍星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