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華爾街與Reddit流傳關於川普政府對台積電的可能策略,引發市場討論。消息指川普政府希望藉關稅政策或技術合作,讓台積電協助美國本土晶片製造,其中包括與英特爾(Intel)合作或遷移生產線。對此,科技專家許美華在臉書上發文分析,川普的真正目標並非單純讓台積電赴美設廠,而是想復興Intel,使其重返美國晶片供應鏈的主導地位。「被美國政府點名搶救自家寶貝Intel,這難道不是台灣人值得驕傲的成就嗎?」

根據許美華的觀察,川普政府過去曾釋出可能對台灣晶片徵收高達100%關稅的消息,試圖藉此迫使台積電赴美設廠,將生產線帶回美國。然而,許美華認為,川普當時有些話未明說,因為他的真正目標是Intel的復興,而非僅止於台積電的海外投資。

「希望台積電救Intel,但又不希望台積電收購Intel,因為美國政府希望保住Intel這個晶片命脈」,許美華指出,在農曆年前後,台積電與台灣政府高層均接獲來自美方的這一構想。但問題在於,台積電若不收購Intel,又該如何協助對方?台積電已在全球擴張產能,人才資源緊張,是否還有能力投入技術指導或接管Intel,成為業界疑問。

許美華進一步提到,市場上盛傳的三種可能方案,依美國角度分為「上策、中策與下策」:「上策」為台積電技術入股Intel,由台積電提供技術,美國政府則提供資金,以達成美方的晶片復興目標;「中策」是讓台積電位於亞利桑那州(AZ)的晶圓廠在那斯達克(NASDAQ)上市,透過資本市場進一步強化美國的半導體產業;「下策」則是美國政府對台積電課徵高額關稅,此舉恐將造成台美雙輸的局面。

「這個上策,跟我聽到的比較接近。」許美華表示,美方雖然期待台積電能解決Intel困境,但實際上川普政府並未提出具體的執行方案,而是把問題拋給台積電,期望其自行設法應對。許認為,美方甚至可能不惜以難以落實的關稅手段作為施壓工具,迫使台積電妥協。

對於外界可能將此視為美國對台積電或台灣的壓力,許美華則持不同觀點「我不會把這件事當做是對台積電、或是台灣的壓力或懲罰。」許美華認為,從正面角度來看,美國政府的關注,證明台積電的重要性與技術實力。「台積電再度被美國政府肯定了,全世界有幾家公司做得到?被美國政府點名搶救自家寶貝Intel,這難道不是台灣人值得驕傲的成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