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的民族主義情緒隨著晶片事件掀起波瀾。一方面是對輝達(NVIDIA)的調查,另一方面則是董明珠宣布進軍半導體產業的「晶片夢」。義和團式的民族主義表現再度浮現,令人不禁深思。
輝達與黃仁勳:從偶像到「背叛者」的矛盾角色
輝達創辦人黃仁勳作為一位台灣裔科技領袖,長期以來受到中國網民的推崇。他對全球人工智能(AI)與高效能計算的發展貢獻良多。然而,美國針對中國科技業的嚴厲制裁,尤其是對輝達AI晶片出口的限制,讓中國在技術進步上遭遇前所未有的瓶頸。
黃仁勳的H100和A100晶片壟斷了全球AI訓練領域,這些被稱為「無可替代的科技瑰寶」的產品,對中國的AI發展至關重要。然而,當黃仁勳在國際場合表態支持美國的對華制裁政策時,他不僅讓輝達成為中國輿論的箭靶,自己更被視為「背叛者」,中國網民對黃的醜化、污辱不斷在網上散播。這一轉變激化了中國內部「科技自立」的呼聲,成為民族主義情緒爆發的催化劑。
董明珠的「晶片夢」:民族主義的虛幻出口
在尖端晶片短缺的大背景下,董明珠宣稱其格力電器能「超越台積電」。此言一出,立即引發熱議。但現實卻顯示,這更多是民族主義情緒的投射,而非技術實力的體現。技術差距:台積電已掌握全球領先的3nm製程技術,而中國本土晶片技術大多停留在14nm甚至更低水準。資本與技術積累不足:董明珠所代表的家電製造企業,在尖端半導體技術上幾乎沒有基礎,短期內無法跨越這一鴻溝。國際競爭環境:面對美國的制裁與技術封鎖,中國企業需要的不僅是口號,而是長期穩定的基礎研究投入與國際合作。
董明珠的宣言固然引起民眾的關注,但這更像是一場民族主義情緒的宣洩,而非實現技術突破的可行方案。
義和團式民族主義的危險信號
隨著外部制裁的升級和內部宣傳的推波助瀾,中國的民族主義情緒呈現快速膨脹。一方面,媒體高調鼓吹「突破封鎖、超越美國」的口號;另一方面,理性批判的聲音卻往往遭到情緒化攻擊,這種情形與清末義和團運動中的盲目排外極為相似。
這種「精神勝利法」式的阿Q自我安慰,無法應對外部挑戰,也不利於真正的技術突破。歷史已無數次證明,唯有正視差距、穩紮穩打地投入基礎研究,才能真正實現長期發展。
從浮誇口號到理性務實:科技強國的真正道路
輝達的成功建立在多年技術積累和全球化合作之上,而台積電的領先則源於其對極紫外光刻技術的長期深耕。對中國而言,制裁雖然帶來壓力,但同時也是推動技術自立的契機。短期內,靠民族主義情緒堆砌的「科技夢」注定無法經得起現實的檢驗。中國要避免重蹈義和團覆轍,應以開放與理性的態度應對挑戰,紮實推進技術創新,方能實現科技強國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