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基隆港外海的國際海纜,上週五遭到喀麥隆籍的「順興39號」(Shunxig 39)貨輪拖斷,該船被發現為註冊非洲籍的中國「權宜船」,掛牌侵擾。對此,成功大學教授李忠憲認為,台灣海纜被中國船弄斷,這已經是正式熱戰的前哨戰,灰色地帶的極限作戰已經開始了,他也給出建立戰時路由與通信架構的五項建議。
李忠憲在臉書PO文提到,上週基隆外海的電信海纜被一艘很可疑的船「拖錨」弄斷了。這艘貨輪「順興39號」(Shunxig 39)雖然掛喀麥隆國旗,但實際上屬於香港註冊的公司,該公司唯一登記的主管為中國公民郭文傑。
他認為,台灣海纜被中國船弄斷,這已經是正式熱戰的前哨戰,灰色地帶的極限作戰已經開始了。這是中國對台灣進行資訊封鎖作戰的演習,台灣目前有14條對外的海底電纜(海纜),負責承載大部分的國際通信,包括網際網路、電話、以及資料中心之間的數據傳輸。如果這些海纜全部被中國切斷,國際通信幾乎癱瘓,台灣90%以上的國際數據傳輸依賴海底電纜。
李忠憲分析,如果所有海纜被切斷,國際通信將受到嚴重影響,台灣的國際網路連接會變得極其不穩定甚至中斷。跨國商業交易(如股票交易、國際貿易支付)和金融服務將受到直接影響,可能導致重大經濟損失。雲端服務(如 Google、AWS)和全球資料同步(如晶片設計的跨國合作)也會受阻,台灣可能成為資訊孤島,僅能依靠本地網路,國際訊息流通受到阻礙。社交媒體、即時通訊(如LINE、WhatsApp)、國際新聞等服務無法正常運作。
李忠憲認為,韌性網路是目前台灣國家安全一個重要的議題,尤其現在所有的軍事武器都由資訊系統來操控,沒有網路、衛星定位等資訊工具,作戰一定失敗。有人說用衛星通訊來取代,但衛星通訊與海纜的頻寬差距很大,一條現代海纜的頻寬可以達到每秒數百Tbps(如 MAREA 海纜,最高可達 160 Tbps)。衛星(如 SpaceX 的 Starlink)雖能提供高速網路,但單顆衛星的頻寬通常僅數十Gbps,且因為需要分攤至所有使用者,單位頻寬實際很有限。Starlink 全星座計畫完成後預計可提供約20 Tbps 的全球頻寬,僅相當於1條主流海纜的13%左右。
李忠憲續指,衛星通訊在應急情況下可以彌補部分連線需求,但難以取代海纜的主幹地位。針對這個事件國防部應該開始建立戰時路由與 proxy/app 的準備,建立戰時路由與通信架構。
李忠憲點出可進行的五項作法,第一是備援海纜,建立多條連接到其他國家的海纜(如日本、菲律賓)以分散風險、確保部分海纜有物理防護措施,例如深埋或增加多路徑;第二則是衛星通訊備援,部署高頻寬衛星通訊系統(如Starlink),並與軍事、政府、民間共同協作、建立地面站,確保衛星通訊在緊急時可快速啟動。
第三,李忠憲指出Proxy和App的戰時設計,去中心化網路,推廣類似於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網路(如IPFS),使資料分布存取而非集中於數伺服器;國內內容快取與CDN,部署國內大規模的快取伺服器,確保關鍵服務(如政府網站、金融系統)的資料可本地存取;第四為戰時專用App,開發具備離線模式和分散式通訊能力的App,如透過Wi-Fi或藍牙網狀網路(mesh network)傳遞訊息的技術,協助國防與民防;第五為,VPN和代理路由技術,國際出口冗餘性,配置多條國際出口,並使用VPN技術將流量導向友好國家的網路節點;智慧代理(Smart Proxy),設置代理伺服器,用於自動切換可用路由,避免封鎖。
最後,李忠憲補充,另外應該進行網路韌性演習,定期模擬大規模網路攻擊或通信中斷情境,評估系統響應能力、訓練技術人員應對海纜斷裂和網路阻斷。他強調,戰爭早就已經開始,有預算、沒有立法院扯後腿,現在開始積極準備都還不知道來不來得及,面對戰爭台灣卻處在這麼不利的位置,台灣危不危險?有沒有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