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今(16)日上午出席行政院第12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時指出,科技創新可以協助區域均衡發展,行政院經發會上週四通過六大區域旗艦計畫,除發展台灣各區域特色產業,也將在各縣市推動軌道、公路、醫療、文化、觀光、居住等重要建設,期盼打造更均衡、更有韌性的台灣,讓國人有更好的生活,國家有更強的實力因應各項挑戰。
賴清德致詞時表示,四年一度的全國科學技術會議是政府與科技界重要的盛會,同時也牽動國家的整體發展,感謝來自產、官、學、研各界的專家一起參與,擘畫未來科技發展的藍圖。回顧8年前的會議,當時政府剛開始推動5+2產業創新計畫,成為驅動台灣下一個世代產業的核心;4年前召開會議時,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方案已經是政府的重要施政方向,當時結論是將致力實現創新、包容、永續的2030願景。
賴清德指出,面對人工智慧快速崛起、數位和淨零轉型、以及地緣政治變化種種的挑戰,必須站穩5+2產業創新、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的發展基礎,更要因應地緣政治變化,發展半導體、人工智慧、軍工、安控及次世代通訊等五大信賴產業,進一步提升台灣的產業實力。
賴清德表示,這次會議主題充分展現出政府的目標,也就是「智慧創新、民主包容、打造均衡台灣」。因應AI時代的來臨,要從科技、民主、人權等各面向著手,帶領產業和社會轉型。他在擔任行政院長時,中央政府科技預算第一次突破1千億元,而明年中央政府總體的科技預算編列1965億元,比今年增加77億元,這代表政府對科技產業的重視,要繼續努力,讓台灣成為全球科技的領導國家。
賴清德也指出,為了打造均衡台灣,上週四行政院經發會通過了六大區域旗艦計畫,不僅要發展台灣各個區域的特色產業,也要在各縣市推動軌道、公路、醫療、文化、觀光、居住等重大建設,未來將推動140項的重要建設,其中有100多項建設已經在進行,希望持續強化各個區域的生活治理與連結。
賴清德說,相信科技的創新可以協助區域的均衡發展,並且落實人文社會與科技的結合,打造更具備科技韌性、社會韌性、環境韌性、經濟韌性的生活環境,讓國人有更好的生活,國家有更強的實力因應各項挑戰。
賴清德提到,今年台灣在科技發展上取得亮眼的成果,根據「IMD世界數位競爭力」的評比,台灣「每千人研發能力」是全球排名第二,在「研發總支出GDP占比」、「高科技出口GDP占比」及「學生在數學教育評估上的表現」也都位居全球第三名。台灣有能力、有技術、有人才,要持續創造豐碩的科技成果,全國科學技術會議就是集思廣益的重要平台。在大家的討論和確認之下,這次會議的各項議題、子題及策略措施,將成為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的執行依據,執政團隊也會全力以赴。
最後,賴清德再次感謝大家的參與,期待借重大家寶貴的經驗和意見,一起努力讓台灣的科技政策更加完善,不只符合產業發展的需求,也為全民帶來更美好的生活,並預祝大會圓滿成功。
包括行政院政委兼國科會主委吳誠文、國安會諮委李育杰、數發部長黃彥男、農業部長陳駿季、中研院長廖俊智及台積電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等亦出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