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人徐若瑄因健康檢查確診甲狀腺癌,病灶位於喉嚨,所幸發現時為零期原位癌,引發關注。重症醫黃軒在臉書發文,從多角度剖析甲狀腺癌的成因。並提醒年輕族群的罹癌機率提高。他強調,女性若發現脖子有小腫塊,千萬別輕忽。即便腫塊小於0.5公分,癌症風險就已高達5倍。

黃軒指出,根據台灣國民健康署資料,甲狀腺癌在女性癌症中排名第四,僅次於乳癌、肺癌及大腸癌,發病率約為每10萬人中有20至30名女性,且年輕族群的罹癌風險逐漸上升。美國研究顯示,30歲以下的年輕女性中,甲狀腺癌的發病率每10萬人達50.99人。黃軒強調,台灣甲狀腺癌的發病年齡中位數為50歲,屬於癌症中發病年齡較輕者,這一趨勢反映出年輕族群的健康風險需要被重視。

針對女性的罹癌風險,黃軒指出脖子上的小腫塊可能是甲狀腺癌的早期徵兆,但女性常常忽視這類症狀。根據研究,當女性的甲狀腺腫塊小於0.5公分時,罹癌風險即會增加5倍以上,相較之下,男性需達到2.0公分才有同樣的罹癌風險。因此,女性特別需要注意這些可能被忽略的小腫塊。

黃軒進一步引用《柳葉刀·公共衛生》研究結果,強調年輕族群罹癌率增加的趨勢。研究人員分析了2300多萬名美國癌症患者資料和730多萬例癌症死亡資料,結果顯示在34種癌症中,有17種在年輕人中的發病率上升,甲狀腺癌亦是其中之一。相較於1955年出生者,1990年後出生的年輕族群罹患甲狀腺癌的發生率比值(IRR)已達3.29倍。儘管年輕人的癌症死亡率大多保持穩定,但黃軒提醒,對於35至39歲的年輕女性來說,若罹患肝癌或膽道癌,其死亡率上升幅度高達95%。

環境污染被視為罹癌的重要風險因素之一。黃軒指出,隨著環境污染和化學物質的增加,人類罹患甲狀腺癌的風險顯著提升。多氯聯苯(PCBs)、雙酚A(BPA)及鄰苯二甲酸酯等化學物質常見於塑膠製品中,這些物質可能干擾甲狀腺功能,進而增加罹癌風險。此外,碘的攝取量過多或不足也與甲狀腺癌風險相關,某些地區飲用水中碘含量的不均可能影響甲狀腺健康。長期暴露於重金屬污染,如鉛、汞和鎘,亦對甲狀腺細胞有毒性影響。

黃軒強調,在日常生活中需減少接觸環境中的有毒物質。他建議民眾減少使用含有雙酚A和鄰苯二甲酸酯的塑膠製品,選擇玻璃或不銹鋼容器以降低化學物質的暴露風險。飲食方面應避免加工肉品,因其可能含有硝酸鹽和亞硝酸鹽,這些物質在體內轉化為致癌物質。對於碘的攝取,黃軒建議透過均衡飲食來維持適量,如食用海帶、海藻等富含碘的食物,避免過度補充或攝取不足。

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亦是降低甲狀腺癌風險的重要措施。黃軒建議民眾維持正常體重、避免吸菸、減少輻射暴露及定期進行甲狀腺檢查。對於有家族病史或屬於高風險族群的年輕女性,建議定期進行甲狀腺超音波檢查,早期發現潛在問題。此外,自我檢查亦有助於掌握健康狀況,透過觸摸頸部檢查異常腫塊,若發現異常應及時就醫。

黃軒最後提醒,透過積極的預防、健康管理及減少環境中有毒物質的接觸,能有效降低甲狀腺癌風險,並為年輕族群的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