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營運上「屋漏偏風連夜雨」的英特爾(INTC)公佈今年第三季度業績,不但營收 132.8億美元,低於分析師預期 130.2億美元,同比衰退 7.5%;經調整後每股還虧損 0.46美元,去年同期每股可是獲利(EPS)0.41美元,且調整後每股虧損還差於預期。對此,英特爾表示,是因計入近 190億美元重組費用的拖累,獲利低於預期。

英特爾說明,由於資料中心與 AI 營收優於預期,並第四季財測良好,使其盤後股價一度大漲約 15%。對此,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在臉書發文大酸,「要不要算算,這家公司過去 5年來做過多少次、及多少金額的資產減損,以後可能沒事就再來一次;這麼頻繁,分析師是不是該以經常性費用來看。」

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週四(31日)指出,「公司正推行自1968年創立來最重大的重整計劃,期望藉由精簡結構,來提升競爭力」,英特爾第三季所承擔的重整成本達 28億美元、資產減損 159億美元。其涵蓋了部分製程產能的資本加速折舊,與旗下自動駕駛技術公司Mobileye部門的商譽減損。

此外,英特爾董事會審計和財務委員會近日也已批准一系列的縮減成本及資本支出對策,包含裁員 1.65萬名和縮小不動產面積。裁員計劃於今年八月宣布,預計於明年第四季完成重整。

對於英特爾的「資產重組」動作,陸行之指出,看起來財報數字爛没關係,只要沒事來個一次性資產減損、重整虧損、庫存減損,而華爾街分析師都只看調整後數字,然後,每隔一陣子再來一次減損。「投資人要不要算算,這家公司過去 5年來做過多少次、及多少金額的資產減損,以後可能沒事就再來一次。這麼頻繁,分析師是不是應該以經常性費用來看。」

陸行之進一步暗酸,「還是公司打算在分割製造部門前,先逐季把製造部門淨值壓低,這樣低價分割時,才不用一次認列一大筆虧損,嚇壞投資人。」

事實上,財報乃企業經營表現的「體檢報告」,而公司在經營時,無論收益虧損,皆會有「一次性」與「持續性」之分。例如某公司出售自家廠房、設備、土地等行為,而產生的收益,因不可能一直有資產逐月、逐季地賣,即被認列一次性收益;反之,因員工的資遣、或是廣告宣傳、未被轉為多期攤銷的費用、金融資產減損等,就會認列一次性的支出或虧損。

但回頭看英特爾,利用「受近 190億美元重組費用」拖累,來掩飾差勁的獲利表現,這種窗飾財報的手法,或許能讓華爾街分析師埋單一次,但在陸行之眼裡看來,這家昔日的晶圓製造巨頭,如今管理層已淪落為「PPT(簡報)吹牛冠軍」,依舊逃不過悲慘的命運。近一年來,英特爾的股價已跌深 42.29%,其公司市值甚至只剩台積電的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