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路透社》報導,位於中國江門的地下實驗室將於未來幾個月內啟用,該實驗室由一個 700 公尺深的圓柱形水池組成,內部封存著數萬個光電倍增管。這項總投資超過 20 億元人民幣(約 90 億新台幣)的微中子實驗,旨在深入探討微中子的性質,這是一種難以捉摸的次原子粒子。

微中子每秒穿過人體的數量達到數萬億,目前已知的微中子類型有 3 種。確定這些類型的質量順序將有助於揭示宇宙的起源。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中國物理學家與來自全球的科學家合作,分析兩座廣東省核電廠釋放的微中子數據。

該實驗預計於 2025 年下半年投入運行,其建設速度將超越美國正在興建的「深部地下微中子實驗」,後者計劃於 2030 年左右運行。隨著美國能源部突然削減對該合作項目的資金支持,兩國在微中子研究方面的競爭變得愈發激烈。

江門微中子實驗的首席科學家王貽芳表示,美國在 2018 至 2019 年間要求所有國家實驗室停止與中國的合作。儘管如此,江門微中子實驗依然吸引了來自法國、德國、義大利、俄羅斯和美國等地的國際合作機構參與。

王貽芳指出,美國的實驗進展將比江門晚 6 年,而法國和日本的實驗則晚兩至三年。他表示:「我們相信,能比其他機構提前兩三年獲得微中子質量的順序。」目前仍有一家美國機構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支持下參與江門微中子實驗的合作。

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學者佩德羅·奧喬亞-裡庫表示:「儘管存在政治分歧,但我相信,透過這項科學合作,我們可能會樹立一個積極的榜樣,有助於縮短我們兩國之間的距離。」王貽芳補充道:「我們歡迎美國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