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沒有吸引力

豐田、本田、日產等主要的汽車製造商顯然在中國市場遇到了苦戰。
對於擅長於混合動力車的日本製造商來說,《政府以補貼方式所支持的中國製造的電動車》是可認為是使他們陷入困境的原因,但問題仍然是:日本製造商在中國市場的投資是否會有效呢?這個疑問是在擴大當中。
這或許很清楚地顯示,中國已經失去了過去所擁有的經濟主導權。

中國一家房地產調查公司發表說:「國慶日(10月1日至7日)期間,房屋的銷售量(按樓地板面積計算)比前年增長23%。」

但是,如果考慮到國慶日前兩天的中秋節的話,今年的房屋銷售量比去年是下降了27%。專家們的立場仍然堅定認為:「追加的支援措施是有必要的,現在就判斷經濟是否正走上平穩復甦的道路上面,還為時過早。」
針對近期股價上漲,中國證券、基金產業的六成左右的經濟學家表達了:「今年第四季的經濟成長將加快」的觀點,但必須說的是,這太樂觀了。

正如中國金融監管部門所指出一般,金融機構因寬鬆政策而變得充裕的資金,只不過是流入了股市而已。
令人擔憂的是,國家經濟所最依賴的製造業開始陷入停滯。

中國政府公佈的8月工業部門企業的獲利比前年減少17.8%,較上個月(成長4.1%)再次大幅下滑。需求的下降導致過度競爭,這在汽車市場尤其嚴重。

「投資中國」對豐田來說並無利可圖

9月下旬,汽車經銷商的產業組織=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向中國政府提出報告稱:「新車持續的價格競爭導致經銷商在今年1月至8月的損失達到1,380億元人民幣(約2.8兆日圓)」。

汽車製造商的經營也是很嚴峻。到目前為止,他們一直透過退稅等「隱藏性的補貼」來支撐,但提供支援的地方政府已經耗盡了財政資金,現在兩者已經處於共同崩潰的邊緣。
而外資企業也陷入困境。

10日,日本三大汽車製造商豐田、本田、日產公佈了9月在中國的新車銷量,三者均較前一年下滑。這已是這三家日本企業的銷售量連續第六個月低於上一年。由於中國製造商增加電動車(EV)等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在這種壓力之下,三家日本企業的銷售量的下滑是檔不住的。
由於銷售不景氣,對於日本企業來說,在中國投資是辛苦賺不到錢。

被世界拋棄的「中國經濟」

根據日本的經濟產業省稱,今年第二季日本企業在中國的子公司於今年第二季的設備投資金額(以美元計算)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6%。這是連續第七個季度比前年少。

即使依照地區來劃分,在中國的投資金額也低於歐洲。儘管中國是日本第二大出口國和第一大進口國,但日本企業越來越多脫離對中國的投資,而這並在加速之中。

這是因為「中國是一個有甜頭的市場」的神話正在崩潰之中。毫不誇張地說,中國經濟正處於「病入膏肓」的狀態,束手無策。
10月8日,世界銀行終於對中國經濟顯示出其嚴峻的前景:「中國的成長30年來一直為鄰國帶來正面的影響,但今後將轉變為區域經濟的重石頭一般的存在。」

世界銀行也指出,「雖然財政支援可能有助於中國經濟在短期內的改善,但對於中國經濟要真正重回全面復甦的軌道,結構性的改革是不可或缺的。」

中國的衰退應會對地緣政治產生重大影響,譬如菲律賓從杜特蒂到小馬可仕的轉換就可以看到出倪了,接下來中國在國際政治上的作法會有什麼變化,是否會是死鴨子硬嘴巴呢?我們就拭目以待。

作者:張正修,曾任考試委員、開南大學法律系系主任、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兼任副教授。現任台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根據德國聯邦汽車運輸管理局的數據,長城汽車 4 月份在德國僅售出 247 輛汽車,而同期韓國現代汽車售出 9,106 輛,日本豐田汽車售出 7,504 輛。   圖 : 翻攝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