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艾塞默魯 (Daron Acemoglu)、強生 (Simon Johnson)及芝加哥大學教授羅賓遜 (James A. Robinson)共同得獎,其得獎的理由是「他們研究:《制度》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制度是如何影響國家的繁榮。」
瑞典皇家科學院認為:他們三個人對於《在歐洲的殖民地所被導入的各種政治、經濟制度》進行檢證,而認為《根深蒂固的社會制度之差異》是各國之間的繁榮有很大差異的重要原因之一。
艾塞默魯先生和羅賓遜先生也因為合著《國家為何會衰退》而聞名,該書指出:繁榮富國和貧窮國之間的差異是與政治制度有關的。
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獲獎者的研究幫助我們理解:為什麼《法治很貧瘠的社會》和《剝削國民的制度》無法帶來成長和更好的變化。”
一、選擇這三個人的理由
瑞典皇家科學院在談到選擇這三位獲獎者的原因時表示:「獲獎者顯示出:《在變成殖民地的時期所被引入的社會制度》是說明《各個國家的繁榮程度有差異的因素之一》。」我們這個時代的最大課題是縮小國與國之間的大的所得差距。獲獎者證明了:要達成這個目標,社會制度是很重要的。
在他們的研究中,就以美國和墨西哥沿著邊境的兩個城鎮為例,而提出了如下這樣的問題:儘管氣候相同、人口規模也相似,但是為什麼美國這邊城鎮是富裕的,而墨西哥這邊的城鎮是貧窮的?
此外,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獲獎者的研究對於《在經濟學和政治學這兩個領域所進行的研究》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並指出:民主主義與包容的制度在促進經濟發展上面扮演著重要的作用。
有學者對於獲獎的三位研究人員表示:影響經濟發展、社會富裕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文化也會有影響,民族性、氣候也會有影響。但是,社會制度是具有決定性的重要,他們指出了這個特別的地方,而這個就是他們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價值之所在。
具體來說,「他們關注的是歐洲在對非洲進行殖民的時代所採取的政策。歐洲國家對於各自殖民的地方,是採取完全不同的政策,而變成是榨取式的社會制度的地區與國家就變成非常的貧窮。」經濟學家動不動就將把他們的分析限制在所謂的《經濟》現象當中,但艾塞默魯教授等三位不只關注到經濟,他們更廣泛地關注到《政治體制》與《社會體制》上面,並採取《在經濟學當中所培養出來的分析方法》而將之適用在其分析上,這是他們的研究具有劃時代的地方。
二、國家為何會衰退?
以下我們對《國家為何會衰退?》一書,簡單做一個介紹。
世界上有富裕國家,也有貧窮國家。這種差異從何而來呢?這是一個看似簡單但卻是很深遠的問題。針對這個問題,容易導致所謂決定論(Determinism,亦即所有的事件都是完全由先前所存在的原因來決定的)的答案,而這本書則提出了一個假設:一個國家的經濟命運是由其經濟制度加以決定的,換句話說,人們可以透過自發性的努力而致富。
這本著作是作者們從2015年共同研究的成果的一個總結。他們從「制度」的角度重新解讀了英國的光榮革命、日本的明治維新以及世界各國過去300年的歷史。
到目前為止,關於國家之間差異產生的原因已經有許多看似合理的理論。例如地理說是由演化生物學家賈里德·戴蒙德(Jared Mason Diamond)所提出的,也有從信仰、習俗等文化因素以及遺傳因素當中去尋找原因的理論。《政治家無知說》在經濟學家中也有許多支持。但是本書拒絕了這些看法。
從實證研究所浮現出來的是:富裕的國家擁有自由、公平和開放的經濟體系。在所有權受到保障、分配規則確立的社會裡,科技創新容易發生,新產業也更容易出現。相反地,在貧窮國家的經濟體系中,當權者把國家當做己物,並剝削人民。
這本書強調的另一點是,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會決定其經濟制度。一個國家即使創造了繁榮的經濟,但如果沒有《法治》和《允許政府輪替的民主制度》來支撐的話,最後經濟就無法維持,國家就會走向衰退。
此書中的《制度理論》乍看之下似乎是理所當然,但實際上它提出了許多顛覆《常識》的問題。
例如,美國對中國的外交政策和對伊拉克政策的基礎是現代化理論,在這個理論裡,所有的社會都在會走向民主,但本書對於這種觀點就認為是「不正確的」。
此外,許多人認為,中國等新興國家近年來快速發展,最終將趕上已開發國家的經濟水準。如果是這樣的話,日本最終會被中國趕過,日本的薪資和物價是否會變成跟中國相同的水準呢?日本的通貨緊縮會持續到這個地步嗎?
如果按照此書的觀點來看,答案未必是如此。儘管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目前顯示出強勁的跡象,但作者認為,在不民主的政治體制下,未來是很難畫出美好的前景的。
如今,世界上不斷有人批評民主制度效率的低下,認為央行頑固不化,不願配合政府的意願。但從長遠來看,這些是建構繁榮經濟社會基礎的必要功能。不過,包含這一點在內,本書中是有很多地方都包含著有爭議之處。
作者:張正修,曾任考試委員、開南大學法律系系主任、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兼任副教授。現任台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研究所兼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