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媒體《衛報》(The Guardian)獨家報導,英國外交部因擔憂卸任總統蔡英文到訪可能激怒中國,影響外交大臣拉米(David Lammy)的訪華行程,要求蔡英文推遲行程。蔡英文辦公室則回應,近期正進行相關的國際訪問,考量整體規劃,會在適當時機安排去訪。對此,英國赫爾大學(University of Hull)政治學博士張競今天(12日)提出必須檢視4個面向所涉及各個指標。

張競表示,首先要清楚了解英國為何如此急迫要改善對華關係,指出「假若並未存在強大政治壓力以及不得不推動之政治議程與目標,倫敦不會如此強勢表態干預」。英國為何如此重視與急迫,將是國際社會權力消長重要指標。其次要探知在此事件上,是北京主動出手,或是由倫敦本身察言觀色所致?在主被動態勢之間,更可以看出是誰有求於人,又是誰掌握主導權。北京影響倫敦對台灣立場與態度,究竟能到何種程度,更是我對英外交重要指標。

第3個觀察指標是評估過去數年對英外交成績單。張競直言,近期政府不惜投下重資交好英國政要,對來訪政治人物、媒體與社會團體皆奉為上賓。邀請過氣政治人物演講報酬打亂行情,成為各方評議話題。但是反過來,蔡英文總統此次卻不得其門而入,若是受邀演講,相對酬金是否相當?我方刻意拉攏交好對象是否將積極聲援,更是對英外交成績單最重要指標。

張競認為,蔡英文辦公室面對行程生變,顯然相當識趣,低調回應未多作表態。但該回過頭來觀察賴清德政府執政高層與外交及國安團隊,將以何種態度與立場應對此事,外交工具箱內有那些派得上用場?台北手中又有那些籌碼,能夠作為對英交涉斡旋時可用本錢。有多盡心與是否盡力,絕對是賴政府能否妥善應對外交狀況重要指標,絕對不能對此事件視而不見聽而不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