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眼淚又來了,老台北人一定都記得,國中畢業參加公立高中聯考,有所謂的「前三志願」。男生就是建中、師大附中、成功,而女生的則是北一女、中山女中與景美女中

1978年本魯國中畢業時,補習班不僅為預備第2年重考者,安排所謂的「國四班」,甚至跟國中一樣採能力分班。名落孫山者只能上普通班,其實也就是放牛班。那些能考上北聯末段班,例如復興或中正的,才可以報名補習班特設的「前三志願保證班」。

當時的景美女中,就是妥妥的北聯第三志願。很多國立大學,甚至在海外,都有建中與北一女,附中與中山,成功與景女,這種男女兩校聯合校友會。這樣的聯合校友會,讓景女穩居Top3,也就是第3志願,持續了超過20多年。

無奈好景不常,自1980年起,師大附中成立的音樂班,開始招收女生。1983年連普通班也開始招收女生,而且女生班逐年擴增,如今附中的男女生比例已達2:1。而附中開始招收女生後,景女的Top3就開始被往後擠了。

1987年解嚴之後,景女的逐年下滑更加嚴重。1988年內湖高中開始招生,1989年松山高中開始招生,1992年內湖高中開始招生……之後每隔幾年,台北市陸續都有國中改高中,景女的志願也就「每下愈況」。

如今國中會考基北區錄取分數排名公布,有鄉民在PTT發文討論,發現印象中第3名的景美女中,排名竟然掉到28名。當然,這位鄉民對景女的印象若與本魯一樣,依然還是Top3,那他絕對年過半百,時代的眼淚是騙不了人的。

2024年9月17日《民視新聞網》生活中心記者李明融報導〈明星女校排名大洗牌!「曾經Top3志願」跌出28名外 背後原因曝〉:

「許多人在升學選擇都會以明星學校做為目標,因此各區都會有所謂志願排名,近日有網友發現,過去是台北市前5志願的景美女中,在113年國中會考最低錄取分數掉到22.8,在基北區排名第28,引發熱議。

對此,有網友分析排名下降原因,其中包括『距離市中心太遠』,同樣原因位在木柵的政大附中排名也大跌,也是從原本的前3名掉到第14名。

一名網友在臉書發文表示,曾經在球員年代前三志願是建北/附中、中山/景美、成功,而景美女中當時大約落在第4至第5名,『常常在捷運公館站和七張站看到景美女中的學生,搭捷運轉公車就能到學校』。

如今根據113年國中會考基北區錄取分數排名,卻掉到第28名,『除了老台北城周邊的還能攀得住外,在風景優美地區的景美,不知不覺蛻變為社區高中了』。

貼文一出,不少網友認為如今可能因為交通的建設改變了學生在通勤需求上的改變,『畢竟捷運沒到,地點有點尷尬,沒人想去』、『地理位置就是社區高中啊』、『景美女中真的太邊陲,市中心有很多公立高中,不用跑那麼遠去讀』。」

日治「5省中」為何永遠明星?

根據媒體報導,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在受訪時表示,學校排名下滑並非單一因素所致,以往被認為是主要影響因素的交通位置,如今卻只是眾多原因之一。

侯俊良認為更為關鍵的是:學校的經營方針是否能獲得家長和學生的認同?另外侯俊良也特別提到,這種排名下滑並非突發事件,而是一個緩慢且持續的過程。

侯俊良也呼籲,學生應該「就近入學」,這不僅有利於各高中的均衡發展,還能減輕學生的通勤壓力。但現實情況卻是,許多家長仍然對「菁英學校」抱有迷思,導致就近入學的理念在實踐上面臨諸多挑戰。

景美女中從當年第3志願的明星學校,淪為如今第28名的社區學校,這固然是落實了「公立高中社區化」的教改目標。但是建中、附中、成功、北一女、中山這5家日治時代就設立的「5省中」,卻依然還是明星學校,吸引家長逼兒女去跨區就讀。

為什麼景女、板橋、復興這幾家國民黨在戒嚴時代設立的省中,就是經不起時代的考驗,解嚴後被教改「打回原形」,從明星學校淪為社區學校。

相反的,日治時代設立的「5省中」,戰後屹立不搖70多年。無論那些掌權的高級外省人,跟中國小粉紅一樣盲目仇日,當年眷村小孩考上「5省中」,家裡照樣放鞭炮慶祝。為什麼日本能在台灣各地創設明星中學,但國民黨卻辦不到呢?這真是「歷史大哉問」了。

戰後「5省中」為何是流星?

原本戰後台灣各高中,每年暑假都是獨立招生。1953年至1957年,建中、附中、成功、北一女、中山這5家日治時代就設立的「5省中」,合辦「台北市五省中聯合招生考試」。1958年更名為「台北區公立高級中學聯合招生」,但民間都還是俗稱「5省中聯招」。

景美女中是1962年設立,復興中學是1962年設立,板橋中學高中部是1950年設立,中正高中(士林中學高中部)是1964年設立,泰山高中(新莊中學高中部)是1967年設立,這5所戰後由國民黨創設的省中,都不在省轄市的台北市境內,而是在台北縣或陽明山管理局,無法參加台北市的「5省中聯招」。所以在大台北人眼中,就是二流的省中。

1967年7月1日,國民黨將台北市升格爲直轄市,隔年再將原屬台北縣(今新北市)的內湖鄉、南港鎮、木柵鄉與景美鎮,以及原屬陽明山管理局的北投鎭與士林鎭,也都納入升格後的台北市轄區。

於是位於木柵鄉的景女,士林鎮的士林高中,以及北投鎮的復興,這3所省中就被改為「台北市立」。連同台北縣的板橋與新莊,這5所戰後國民黨創立的「2流5省中」,就得以跟原本日治時代的「1流5省中」,一起加入台北縣市合辦的北區公立高中10校聯招,這也就是大家俗稱的「北聯」。

戒嚴時代為何創設不出明星學校?

其實在戒嚴時代,當時政府鼓勵學生進技職教育,台北縣市加起來竟然僅有10所公立高中,錄取率比大學聯考的私立大學還低。加上那時公費的師專與護專,還有公立的台北工專商專,甚至私立的明志工專,入學分數都相當高,很多考生都直接放棄考北聯,只報五專及師專。

景美女中是戰後才設置的女子高中,其他台灣公立的女子中學,如北一女、北二女(中山)、竹女、中女、彰女、南女、雄女、蘭女、蓮女、東女等,都是日治時期創立,什麼軍訓教官、黨部、安全秘書等落扒仔,都是戰後才由國府設立的,根基不深、勢力不大。

另一方面,國民政府剛遷台時,台灣的大學不多,在中國夙有清望的教育家,例如北一女的江學珠,就像建中的賀翊新、竹中的辛志平那樣,進駐這些日治時期設立的公立女中,老蔣的鷹犬在這些傳統名校裡,爪牙多少還是要收斂些。

景美女中在戒嚴時代,由於公立高中的數量少,因緣際會成了北區聯招的女生第3志願。可惜這所戰後才設立的女中,從創校校長鄧玉祥,在校內首創全國第一的「三民主義教室」;到繼任校長梁素霞,退休了還要去登記參選國民黨14全黨代表,就能看出這所學校的黨性堅強。

了解台灣學校政治生態的人就會發現,這所學校的三大慘案,1999年6月的軍史館張X貞命案,死者是為了寫學校規定的軍訓作業。另外1967年10月的情人谷董X芳命案與1981年1月的外雙溪集體溺斃案,都是因為參加學校的「自強活動」。

戒嚴時代國民黨管制公立高中的數量,希望把學生擠到技職體系。公立高中僧多粥少,讓家長眼中的「2流省中」,也都晉升為明星學校。可是解嚴後,這些因緣際會搖身一變的明星學校,全都被打回原形,又成了社區學校。沒辦法,就是時代的眼淚。